丁建柱
【摘 要】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已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使用,它是集合圖片、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教學的直觀性強等特點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然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就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闡述,以便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運用多媒體。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運用;教學手段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弊端
多媒體教學雖然是語文教學中一股較為新鮮的血液,使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豐富和提高,是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我通過教學與聽課發(fā)現(xiàn),多媒體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其實也有它的缺點之處:
1.限制了思維想象的空間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果老師用多媒體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畫面、音樂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為這是在幫助學生理解,殊不知老師這種教學是把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強加到學生的思維當中使學生省去了思維活動的感悟過程。如教七年級第二冊19課《觀舞記》這篇課文時,如果我們把卡拉瑪姐妹跳舞具體的圖片以及播放她們姐妹倆跳舞的視頻用多媒體體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時學生的思維對她們的舞姿已經(jīng)定式,學生不能很好地擴展自己的想象空間,那就不能很好實現(xiàn)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了。說到底這只是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學。語言文學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因此,我們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營造氣氛,喚起感情,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這種虛擬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遠遠大于屏幕。
2.忽視了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
漢語教學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傳統(tǒng)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xiàn)。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包含的詩意,只可“意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xiàn)的。所以傳統(tǒng)語文教學強調(diào)“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應該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再現(xiàn)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從而深刻體會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氣,培養(yǎng)“語感”。而這種“語感”的可得,當然得通過反復的語言實踐來實現(xiàn)。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稀少,以前的那種書生朗朗的語文課堂在現(xiàn)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沖擊下日漸下降。
3.限制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的發(fā)揮
對語文這種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來說,多媒體是代替不了語言文字本身的主觀性,代替不了“可意會但不可言傳”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師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學生之間潛移默化的無意識的激勵感染的。例如當年魯迅在教學時,語言緩慢清晰,聲音不高,時而莊嚴,時而靜穆,時而詼諧,時而歡笑,用自身偉岸攝人的氣質(zhì)與風采,真切自如的體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教學情景,使學生終身難忘。這種面對面的真情效應,是任何現(xiàn)代化手段也無法取代的。同時,人的許多能力是在自由環(huán)境下無意識地形成的,教師恰當?shù)氖謩?、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味的語言,可以創(chuàng)設和諧多彩的語文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師生感情交流的程度,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網(wǎng)絡教學的符號系統(tǒng),無論聲、色何等豐富,也彌補不了這一個性化的教育。
二、多媒體運用于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點
目前,隨著教學整體改革活動的深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廣泛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它更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的目的,顯示出無以倫比的優(yōu)越性,多媒體運用于語文教學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優(yōu)點:
1.利用多媒體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而且多媒體可用形象、具體、生動的畫面并配以一定的音樂來呈現(xiàn)新知識,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受到和諧的信號刺激,讓大腦獲得多種類、多層面的知識信息,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把重、難點設置成鮮艷的彩色文字,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下載播放跟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影像資料。這樣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向?qū)W生提供了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轉化成具體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nèi)容,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因為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情緒一般說來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diào)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大信息量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質(zhì)量,也要求有足夠的信息量。尤其是中學語文教學。因此,我們就必須不斷更新自我的知識構成,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推進運用先進教學設備,讓多媒體技術更多地進入我們的課堂?,F(xiàn)在我們都采用了新教材,學生也許還不適應這種教學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無疑就增多了課堂信息的傳遞渠道,既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又提供了包括圖文聲在內(nèi)的大量信息。而無論是學生得到信息,還是教師掌握反饋信息,都能在此基礎上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傳遞容量。因此,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絕不是趕時髦,而能被實踐證明是語文教學手段的一個法寶,應得到更多的推廣、運用。
3.運用多媒體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能讓學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品格美
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評價,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效果不同尋常。如教讀七年級上冊26課《小圣施威降大圣》這篇課文時,可選取影片中精彩片斷進行播放,視頻中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心目中,評價分析人物形象時,學生就能有話可說。并加深了對孫悟空這一人物的理解。
4.多媒體教學能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詩歌和散文情感豐富,意境優(yōu)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象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如鑒賞朱自清寫的《春》時,在學生朗讀、感受、想象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剪集一些相關的春景圖片,再現(xiàn)大自然的神奇風貌,并把課文中所描繪的內(nèi)容定格在直觀形象的畫面上。讓學生面對著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營造了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這使大部分學生立刻就能接受并喜歡上了這篇課文。讓他們領略豐收的喜悅,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5.巧用多媒體培養(yǎng)品德,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
在語文多媒體課堂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容量大這一優(yōu)勢,搜尋恰當?shù)男畔⒅谱髡n件,不僅讓學生獲取知識,還要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上作文課時,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文章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年初雪災中和5.12地震中與生命意識有關的事跡或圖片、視頻,并讓學生結合這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把現(xiàn)代教學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切實可行地挖掘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xié)同互補,就會促進教學技術體系的整體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不斷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