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英語口語是一種能力,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英語口語能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英語口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中的英語口語能力,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英語口語能力;訓練
語言與文化,是一種表達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這是不可能的學習英語。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對生活的細節(jié),更準確的理解和準確的運用這一語言。因此,不能用簡單的語言知識傳授英語口語教學,必須與文化中的文化相結合。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還沒有太多的重視,在國家的語言和語言的速度和習慣。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培養(yǎng)英語口語能力非常重要。
1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中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語言的規(guī)范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約,所以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必須學習文化知識,培養(yǎng)社交文化能力。以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例來說,商務英語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商業(yè)文化。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說,文化因素體現(xiàn)在跨文化商務溝通的各個方面,包括商業(yè)禮儀、商業(yè)習俗等。從語言的角度來說,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和掌握都應以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為基礎。如果要熟練掌握商務英語并將之應用到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之中,必須同時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及企業(yè)的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必須要加入文化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對于學習者來說,了解一種語言所在的地域文化也是提升語言貼近生活需要的有效方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的發(fā)展,國際間及交往交流的范圍不斷擴大,提高。例如,閱讀西方國家的小說,看歐美電視、電影的過程也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
2 引起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
2.1 缺乏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口語外語教學一直強調對語言系統(tǒng)的教學,及強調對語言系統(tǒng)知識,語音、語法以及詞匯的教學,忽視了文化的導人,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了解,從而導致語言運用上的錯誤。例如,因為文化習慣的不同,中西方對“胖”字的理解也不相同??吹揭粋€胖乎乎的小孩子,中國人會很自然的說這個胖小子真好玩,甚至還會伸出手捏捏小孩的臉蛋來表示喜愛。但是在英語中“fal”一詞卻有一定的貶義。西方人經(jīng)常用“cule”一詞來表示孩子長得可愛,而不用“fal”。
2.2 缺乏言語交際的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口語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簡單、機械地背誦句型,缺乏言語交際訓練,處于被動地位。即使對一些固定的表達形式或習慣用語了如指掌,但是一旦真正使用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錯誤。比如在接電話的時候脫口而出,“Who are you?”學生用非不知如何作答,但是因為缺乏聯(lián)系口語機會,在真正的言語交際活動中就會因為緊張、不適應而出錯。
2.3 確定對語體的認識
語言形式的選擇受多種因素制約。雙方關系,內容的主題,主題的背景,溝通的方式等,形象對話形式的選擇。選擇錯誤的語言是最容易犯錯誤的外國人學習另一種語言。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強調要讓學生背熟語言的規(guī)則,退離警示孤立的句子。因此,學生很難靈活運用語言。在言語交際中,他們往往不注重對方的身份,對氣氛和場合講話,不注重對自己的使用風格和導致不恰當?shù)臏贤?。比如說,對于一個熟人,一個朋友用了太多的禮貌語言,或者對于陌生人,以及在正式場合使用過的隨意表情。
3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中英語口語能力的措施
3.1在教學中揭示詞匯的文化差異
作為口語教學的領導者,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英語語法規(guī)則和詞匯,也幫助學生通過正確運用專業(yè)知識來規(guī)范口頭表達能力。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跨文化交際,或者沒有完全掌握英語文化的知識,那么他們就在與他人溝通時必然會成為一個問題。在外語教學中,它將涉及大量的詞匯。詞匯教學的難點是揭示詞的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理解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和漢語詞匯的存在不應該。此外,詞的文化內涵在詞匯空缺現(xiàn)象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意義”和“意義”的詞匯意義和非對等的文化內涵,“搭配意義”,教師可以在演示教學中的學生,幫助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3.2 創(chuàng)設聽、說的文化環(huán)境
教師還應在英語口語課堂中設置不同的語境,靈活地選擇相應的培養(yǎng)方法,引導學生對文化因素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以鼓勵所有學生對聽力和口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其次,我們要選擇合適的口頭教材,目前大部分的大學英語口語教材都過于強調語言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固定材料和補充材料結合起來,最好的材料是語言的知識和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敢于發(fā)言。
3.3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跨文化知識的教學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等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進入教室,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方便,音視頻數(shù)據(jù)采集方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建議可以拓展跨文化傳播的知識,利用媒體發(fā)表一些音視頻資料,擴大課堂容量。例如,您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的膳食,醫(yī)生,購物,約會,旅行和其他日?;顒拥亩屉娪?,您還可以介紹業(yè)務人員出國旅行,商務旅行等。這樣,學生就有機會體驗一些真實的情況,提高英語聽說能力,也能加深對西方文化生活的理解。同時,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了解西方的風俗習慣和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等情況。
3.4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以外的多種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在有條件的學校,如果配備有外籍教師,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與外籍教師進行溝通交流, 鼓勵學生應主動與外籍教師探討彼此感興趣的問題, 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同時,在實際交流中, 學生也練習了發(fā)音和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英語思維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楊鶴瀾.談對外漢語教師對口語教材的二次開發(fā)——以中級漢語口語教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4)
[2]呂俞輝,汝淑媛.對外漢語教師海外工作跨文化適應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01)
[3]靳洪剛.現(xiàn)代語言教學的十大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2011(01)
作者簡介:
張妮(1997.04.07),女,漢族,浙江臺州溫嶺人,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2015級,應用化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