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相茹 等
摘 要
慕課技術共享的學習資源可以在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想交流和文本閱讀,帶來更多的討論和爭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克服慕課的缺陷,那么這種教育技術一定能為美國文學教學開辟新前景。
【關鍵詞】慕課;美國文學;教學模式
1 引言
新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文學類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美國文學課程應該英語專業(yè)學生提高英語語言能力,了解西方文化,提高人文素質的重要課程。
文學課授課模式遵循的是以史為線索,以重點作家和重點作品為突破口的原則。然而如果只講歷史,沒有重點作家和作品,太抽象、太空洞; 反之如果只開設選讀課程,講講文學作品,那就顯得比較散,學生對文學發(fā)展的整體脈絡不會有太深刻的了解。因此,在美國文學發(fā)展的大框架下,目前授課模式即為教師講授重點作家和重點作品, 學生寫論文主要是自己的反思或感悟。
然而,要達到美國文學的培養(yǎng)目標,這種單靠有限的學時和課堂教學是無法實現(xiàn)的,必須建立與教學內容合理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弊端明顯,而慕課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思路。
2 教學現(xiàn)狀
就目前高校英美文學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
大多數英語專業(yè)學生對美國文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為學生認為文學課堂氣氛不好,學到的東西不系統(tǒng),而且大多數學生認為美國文學學習沒有實用價值,對英美文學沒有興趣,特別是由于缺乏文學理論基礎和對作家作品的了解而不想參與課堂討論。
2.2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得比較呆板
目前的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大多數教師仍然在沿用比較落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就某一作品而言,先是介紹這個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然后再介紹作者的生平,最后對整個做平的文學價值、故事梗概進行簡要的點撥。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呆板,然學生感覺非常老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以后,期待學生課后能夠自覺閱讀整個品。事實上,不僅學生的興趣不夠,而且缺乏足夠材料和時間,所以,很多學生幾乎無法完整地閱讀過一本英美文學作品,即便是閱讀,也不是閱讀全英文版本,都是閱讀翻譯成漢語的版本,這極大損害了原創(chuàng)作品的獨特魅力,削弱了設置這門課程的意義。
2.3 英美文學缺乏應有的感染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上老師是主體,教師一言堂,內容滿堂灌,學生在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這樣的課堂讓人感覺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壓抑。
2.4 課時嚴重不足
目前,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英美文學是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之一,但是,課時顯得非常欠缺,基本上都是每周兩節(jié)課,學生在課堂上很少參與討論,只是被動學習,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也是一再地壓縮時間,精簡課堂教學內容,但是,在這有限的時間里,還是很難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 因此為了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計劃的實現(xiàn)和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而慕課為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及時的幫助。
3 理論研究
慕課,簡稱“MOOC”,也稱“MOOCs”,是新近涌現(xiàn)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它發(fā)端于過去的那種發(fā)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tǒng)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tǒng)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fā)模式。慕課具有除了具有大數據分析和評估等特點,其開放,大規(guī)模參與,精品課程資源等特點恰恰滿足美國文學課程的要求,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
3.1 “開放”是MOOC的首要特征,意味著公開、民主和自由的學術精神
即使學生在人口、地域、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慕課的開放性使得知識可供學生免費共享,最大限度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愿望。而且,“開放性”除了具有免費共享之義,還包含對資源重復利用、修改和傳播的權利,這能進一步推動美國文學作為人文科學為社會服務。
3.2 大規(guī)模參與(Massive participation)是MOOC“開放性”的具體體現(xiàn)
由于MOOC平臺一般不限制注冊人數, 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可以自由參與到自己偏愛的課程活動之中。到目前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的注冊用戶數已愈500萬,開設課程超過450門,加盟院校90多所,有2萬人完成了課程學習,特別是知名院校的精品課程更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習者,這一點也為美國文學學習者提供了廣泛、可靠的學習資源。
3.3 核心的課程資源,MOOC平臺以提供核心課程的微視頻課程為主
課程的主講由一流大學的名師擔任,這可以使學習者更加有效獲取具體知識和學習方法,開拓視野。而且視頻中還內嵌一些小測驗(Quizzes),幫助學習者即時評估學習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學習者注意力保持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因此,5~15分鐘的短視頻還迎合了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時長需求。設計良好的短小視頻可以很好地突出重點、要點和難點,可以減小認知負荷、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極大提高學習效率。 這些特點使得學生獲得較強的目標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因此,MOOC課程的教學模式必將推動美國文學教學的發(fā)展,第一MOOC課程采用信息交互技術豐富了教學形式。MOOC課程既強調傳統(tǒng)聲像資料的利用,也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有利于文學學生利用這些交互性工具進行討論;第二,慕課的遠程訪問技術,突破了時空范圍,學生可以不受文化、語言、地域的限制,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建設從而豐富課堂;第三,MOOC課程利用了信息傳播技術,突破了人數限制,可以使得課程參與人數幾乎沒有限制,可以滿足更多學習者的學習。特別對于課堂上某個課題來講,課程參與人數的開放性極大的豐富了課題內容。
4 教學具體措施
美國文學是典型的人文學類課程,涉及美國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心理等豐富的內容,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合理設計教學課堂,積極利用慕課技術會為美國文學教學帶來歷史性的變革。具體教學措施為,在宏觀上把握系統(tǒng)框架的條件下,充分發(fā)揮課程交互性、構建課程問答系統(tǒng)、積極干預學生課前課下行為。
4.1 發(fā)揮MOOC課程交互性的優(yōu)勢
MOOC課程并不僅僅是教學錄像,而是多種交互性方式的共同作用。在MOOC課程中要充分利用相關的交互技術,例如論壇方式和即時通訊方式。師生之間可以很方便的通過發(fā)帖、私信、微博等方式進行教學交流。在課堂中,要方便學生進行提問,并記載該提問以便以后核查。
4.2 構建課程問答系統(tǒng)
MOOC課程雖然能夠提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但畢竟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不可能像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一樣獲得即時的回答,更需要通過完善的系統(tǒng)彌補其不同。問答系統(tǒng)既記錄問題的提問與回答,也記錄相關反饋,還要設計相關的知識庫,將成功回答的問題記錄到知識庫中,并且該知識庫應該和學生本人的問答系統(tǒng)之外的知識庫進行關聯(lián),這樣方便構建更宏觀的知識庫系統(tǒng),從而提升MOOC課程的教學質量。
4.3 積極干預學生課前課下行為
這中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是否認真完成預習的內容,因此反饋環(huán)節(jié)決定了教師對課上教學內容的相應修改和調整的方向,關系到課外準備和課內的調整和效果。它需要教師高超的問題設計技巧、難度的把握和恰當的切入點,更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律性作出真實有效的回答和反饋。反饋又。反饋環(huán)節(jié)的成功,可以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效率,縮短了教師單方面知識灌輸時間,增加了師生互動時間。反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還可以讓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課外學習時間。
慕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預習要求發(fā)布在網絡上,預習內容包括閱讀資料、思考題、練習題等,閱讀資料要提供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的介紹、長篇小說的簡介或選讀。給學生課前時間瀏覽。其次,學生要認真完成預習內容并在要求時間發(fā)送電子郵件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在課前要及時通過網絡檢查學生提交的反饋,檢查內容包括學生應在課前完成作家生平和作品選讀等閱讀資料; 完成練習題和思考題,教師根據反饋情況總結學生對即將在課上講解內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問題; 最后,教師對教學設計“作出適應性調整,以達到適應不同學習者的認知發(fā)展水平與認知發(fā)展特點的目標。例如,如果一半以上的學生反饋表示“理解了大部分選讀”,那么課堂上就可以花費較多時間進行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等內容;如果大部分學生反饋“基本沒看懂”,那么,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進行作品閱讀也未嘗不可。教學實施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側重。上述內容主要完成了美國文學教學的感性認知步驟,訓練學生的高級認知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主要在“難題探究”的環(huán)節(jié)。
5 結語
傳統(tǒng)美國文學教學無法實現(xiàn)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目標,其原因是傳統(tǒng)教學注重對作品社會歷史批評的單一灌輸,然而學生即便熟知了文學史綱、作家生平,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仍然存在障礙,這是由于文學課程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異域文化性,因此提高學生認知力要求教師在目前的文學教學中采用新教學手段,慕課技術滿足了這一要求。慕課技術共享的學習資源可以在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想交流和文本閱讀,帶來更多的討論和爭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克服慕課的缺陷,那么這種教育技術一定能為美國文學教學開辟新前景。
參考文獻
[1]呂生統(tǒng).高校英語專業(yè)美國文學課程建構要素之管見[J].肇 慶 學 院 學 報, 2008(03).
[2]王 丹,肖燕潔.多元智能理論框架下美國文學的教學策略與內容研究[J].文學教育,2011(08).
[3]王曉丹.JiTT 模式與美國文學教學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5).張楠楠.基于慕課時代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2).
[4]張鷙遠.論“慕課”(MOOCs)發(fā)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