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建筑力學是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的建筑工程類專業(yè)三大力學為一體的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對建筑工程結構問題的簡化能力,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課程;是文化課與專業(yè)課之間的紐帶,是學好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因此《建筑力學》教學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類專業(yè)的整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說力學難,“老師教的艱難,學生學的辛苦”是此課程一直的尷尬。作為職校的力學老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建筑力學》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教學摸底;因材施教;處理教材;興趣教學;教學效果
《建筑力學》是我校為工民建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在專業(yè)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將為進一步學習《建筑結構》及其它專業(yè)課程提供必要的力學基礎。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情分析
這門課程它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比較強,計算比較多且繁瑣,學習的難度很大。中職學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的同學,在學習能力上有一定的困難,比較懼怕有計算的課程,這門課程在還未正式實施教學時就先天不良,學生懵懵懂懂中學習,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學起來相當吃力,很容易就對力學產生抵觸的情緒。
(二)教法分析
有些教師觀念陳舊,只是按照書本的知識點按部就班,沒有考慮學生能力的研究和教學內容的靈活轉換。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課堂氣氛呆板無趣,致使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陷入越教越難,越難越教的惡性循環(huán)中去。
二、教學改革措施
(一)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更好更多地掌握力學知識,每個學期接觸新的班級,講授力學課程前,我都會進行學生情況的摸底,數(shù)學的基礎怎么樣?物理基礎好不好?其他專業(yè)課程的掌握情況如何?粗覽教材后想學哪個章節(jié)的內容、怕學哪個章節(jié)的內容,為什么,等等;目的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內容上分層次。哪些是必須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學生接收比較快的,哪些是在教學過程中會多次遇到困難的。二是教學進度上分層次,學習能力接收差的同學會因為課程的難度大而產生抵觸的心理,領悟能力強的學生又會因學不到新知識而缺乏學習激情。這時候,教師就根據(jù)課堂情況、練習、作業(yè)完成情況與經常性的摸底實行不同進度教學。
(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建筑力學》課程不是通俗常見的文化課,基礎課,它具有很強的專業(yè)知識為前提,與建筑工程實踐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可以更多地引入工程實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力學知識分析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不但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學生理論知識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能力。這樣,不僅課堂的整個氣氛會更加活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所學的知識點真正可以運用到工程中去,教學效果良好。
(三)少一點理論推導,多教會學生怎么做
減少理論、原理的介紹,比如我們講解一些公式的時候,學生不用是否知道為什么,只要知道怎樣做就行了,給學生做好歸納性的知識總結。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梁的內力圖的繪制的學習時。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特點,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內力圖的繪制規(guī)律并運動到各類梁的內力計算中去。在繪制內力中,內力圖的繪制規(guī)律是基礎,是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好竅門。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教材中,梁的內力圖規(guī)律在教授過程中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的,看起來雖然是一目了然,但對于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把表格記在腦子里,并懂得理解和熟練應用,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那么,教師要怎樣在教學的過程中降低學習的難度,又不影響學習的效果呢?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對數(shù)學乃至數(shù)字都缺乏敏感度的情況,將枯燥生冷的內力圖繪制的條條框框用自己的語言轉換出來,邊講解邊繪圖,知識點細化下去讓學生全程了解內力圖的原理,這樣的話學生不但能在腦海中形成文字與圖形的思維鏈接,同時背起來比較朗朗上口,在處理內力圖的時候可以做到不需要進行各點的內力計算而直接準確地繪制出內力圖。教學效果很好,做到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四)上好習題課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上好《建筑力學》的習題課,它是建筑力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對建筑力學知識點的掌握,理解和運用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在每一個知識點展開講解時,就必須在課后及時的布置練習的題目。尤其在研究結構物體的受力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及內力圖的繪制、桿件的應力及強度計算,這些是力學的重點,是學生后期力學學習的前提,是習題的重中之重,大題量的練習,才能使學生做到遇到難題,處事不驚。
《建筑力學》是工程類專業(yè)的基礎科目,直接關系到該專業(yè)的整個教學效果,關系到學生對該專業(yè)的熱情程度。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教材的內容出發(fā),以學生的實際為重點,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接下去的其他專業(yè)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xiàn)中職教育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麗琴.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城市建筑理論研究.2012.33期
[2]陳春梅.提高高職建筑力學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J].高教論壇,2008,(3).
[2]王煥定,景瑞.結構力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