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要: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主動的、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習方式;有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9-048-1
21世紀是一個追求創(chuàng)新與超越的世紀。在新的時代精神的關照下,社會對人才的規(guī)格和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zhàn)。教師如何把握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實質(zhì),積極主動地轉變“教”的觀念和方式,在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關鍵。本文就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一、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師應著力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和學習潛力的挖掘,以及學生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轉變學習方式的前提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
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先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當對學習承擔責任?如果學生自己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難以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成長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進而增強學習動力,擴大學習的需求。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
1.轉變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與學生的關系,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讓化學課堂教學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細心觀察,善于捕捉最佳契機,激發(fā)并保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勵和鞭策,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熱情更飽滿。
2.轉變重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
教師在確立三維教學目標時,要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在教學形式上,要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即要以“學”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學;在教學流程設計上,要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關注的重點放在向?qū)W生提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在教學方法上,由單向或雙向的信息交流向立體式信息交流轉變,要把學生的個體反饋、學生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師生之間的交流及時聯(lián)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體信息交流網(wǎng)絡,營造一個“學習共同體”。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這是眾所周知的。進一步明確新興學習方式的內(nèi)涵和特征,力戒形式主義,培養(yǎng)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是當前迫需解決的問題。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一個過程,要謹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形式化、片面化、絕對化的錯誤做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把握好如下幾點:①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并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②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深的理解;③適時與挑戰(zhàn)性的目標進行對照,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直接的反饋;④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比較完整的概念框架;⑤能夠遷移并發(fā)現(xiàn)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有進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二)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的動機和個人的責任,是合作產(chǎn)生良好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課堂上教師組織合作學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組織、合理分工是開展合作學習的組織保障
分組時盡可能做到不同學習水平和能力的學生均衡搭配,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科學地安排好組內(nèi)成員的分工和職責,使每個組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確定學習任務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關鍵
教師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把問題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問題太容易,合作學習就沒有意義;問題偏、難、怪,學生會失去解決問題的興趣。問題提出后,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使每位成員都能參與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教師積極參與、正確引導,是開展合作學習的保證
教師既要主動融入某一小組學生的討論,不袖手旁觀,也不對學生指手畫腳,還要維持和調(diào)控好整個課堂秩序,及時收集各小組討論的信息,必要時給予適當點撥,使討論能不斷向縱身發(fā)展。在進行交流評價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言,盡量肯定學生的見解,對學生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不足和錯誤,應盡量讓學生自我糾正;對學生經(jīng)過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也要在肯定起合理的基礎上,幫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心悅誠服地接受。
(三)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教師把學生要學習的內(nèi)容巧妙地轉化為新穎的問題情境,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進而鼓勵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自主質(zhì)疑,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求新的發(fā)現(xiàn),獲得新的知識。
總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師的責任。我們一定要轉變傳統(tǒng)的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轉變過去那種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的學習方式;轉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