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潔
摘要:略讀課文是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后在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新課型。通過對教材編寫、編排意圖的梳理,我們認識到略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略讀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查閱相關文獻,結合教學實際,本人淺談對略讀教學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有效教學;略讀課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114-01
略讀課文是2001年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后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新課型,在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從上表可以看出,整套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編排中,略讀課文的比例逐年增加,到五年級時,略讀與精讀課文已經(jīng)形成各占一半的局面,到六年級下冊,略的課文甚至比精讀課文還多了一篇,在第二、三學段,略讀、精讀課文分別為98篇、135篇。
通過對教材編寫、編排意圖的梳理,我們認識到略讀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課程標準》也在第二學段、第三學段對略讀做出了具體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游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求搜集信息。"并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游覽。"
到底該如何認識略讀課文教學?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相關文獻,并有了自己的一些淺薄認識。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界定"略讀"、"略讀課文"及"略讀課文教學"。
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的前言中提到:"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jīng)驗,應用這些經(jīng)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
《閱讀辭典》中對"略讀"的解釋是:略讀就是泛讀,是一種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覽大意的讀書法,其基本特點是"觀其大略"。
《辭?!分袑?略讀"的解釋是:約略地看一遍;泛觀。
概而言之,略讀的主要特點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為基本目的的大略地、非精細地讀,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
"略讀課文"就是為了學生略讀技能的養(yǎng)成而專門編制的閱讀材料,本文所述的"略讀課文"即人教版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中帶有"*"的文章。
"略讀課文教學"自然就是指向這類課文的一種教學活動。略讀課文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僅要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地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
其次,我們要正視目前略讀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曹鴻飛教師的《略讀有道》一書中,提到了目前略讀課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誤區(qū)。
(1)把略讀課上成精讀課。略讀課文文質兼美,許多教師難以割舍,對文本的用詞造句、段落層次、篇章結構、表達方法等方面進行揣摩品味、細讀探究。
(2)把略讀課等同于自讀課。部分教師認為教材上所編排的略讀課文只需"略讀",簡單一讀,略知大意即可,教學流于學生簡單的自讀層面。
(3)讓略讀課局限于回答提示。也有教師錯誤地把略讀課文之前的提示語當做教學的終極目標,認為根據(jù)提示語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想、答,便是略讀教學。
(4)讓略讀課文成為了課外讀物。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會忽略略讀課文的教學,上與不上看時間安排、憑個人喜好,將略讀課文放置課外讓學生隨便閱讀。
(5)使略讀教學粗淺低效。因略讀課文既無學習要求,也無作業(yè)練習,有些教師便以"學生自讀、概括大意、回答問題"為略讀課文教學的固定模式,使得略讀教學粗淺低效,學生通過文本僅有極少收獲。
有了以上對略讀課文及其教學誤區(qū)的認識后,我們再來探究該如何進行有效的略讀課文教學。
在略讀教學方法和略讀教學指導的內(nèi)容及其要求上,葉圣陶先生做了具體的闡述,他對略讀教學提出如下原則:
(1)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2)腳踏實地,毫不茍且。
(3)擇其要點,忽其枝節(jié)。
(4)由分到總,循序漸進。雖然他所闡述的主要是面向課外的,是宏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們理論指導。結合教學實際,我們可以總結出較有操作性的略讀課文教學基本要求,即:
(1)重自主學習,師少"教"生多"學"。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人問意識,強調(diào)學段的自讀自悟,讓略讀課文成為學生略讀能力的實踐地,比精讀課文的學習更自主,學得更充分。
(2)引導簡練,教師指導要扶放有致。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根據(jù)學生需求而來,最根本要做到"放開手"。同時,也不能放得過于"開"。葉圣陶說:"略讀如果只任學生去著手,而不給他們一點指導,很容易使學生在觀念上發(fā)生誤會,以為略讀只是'粗略'的閱讀,甚至是'忽略'的閱讀。這是要不得的。"這需要教師根據(jù)課文拿捏得當。
(3)培養(yǎng)能力,課堂要注重積累延伸。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略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能力。
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梁,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藥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貯存語言材料。同時,略讀教學側重的是讓學生進校閱讀方法技能的實踐運用,為學生充分地自主閱讀、讀中學讀、讀中學寫提供機會,從而實現(xiàn)大量閱讀的目的。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要以教材為拓展點,內(nèi)引外聯(lián),適度拓展。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方亮輝,趙培敏.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月刊,2013(7-8).
[3]李德成.閱讀辭典[S].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
[4]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S].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5]董菊初.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8.
[6]曹鴻飛.略讀有道[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7]方亮輝,趙培敏.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