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幫助小學生學會傾聽是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師的基本使命,但很多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提高學生傾聽能力,口語交際教學中也忽視了傾聽策略的指導與訓練。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傾聽意識,并開展聆聽、聽記、聽說、聽測、聽評等專項訓練,有效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傾聽策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傾聽;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1-0043-02收稿日期:2016-02-22
作者簡介:楊華(1972—),女,江蘇無錫人,無錫高等師范學校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一、傾聽策略的教學診斷1教師缺少傾聽策略指導
針對“學會傾聽”這點,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明確提出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要“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第二學段學生要 “學會認真傾聽”“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nèi)容,并能簡要轉(zhuǎn)述”;第三學段學生“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zhuǎn)述”。但很多教師不清楚該怎樣提高學生傾聽能力,導致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能有效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案例一: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有趣的游戲》教學片段
師:今天呀,老師要請一位小朋友來玩一次貼鼻子的游戲。其他同學請你睜大眼睛認真看,待會兒要說說游戲哪里有趣,誰說得最好,老師就請他也來玩一次游戲。
師:小朋友玩得好高興啊,誰是小小觀察員,說說游戲是怎么玩的,哪里讓你覺得有趣?
(學生紛紛舉手,在老師還沒有請學生站起來說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在位置上七嘴八舌說起來了,而且為了讓老師和其他同學聽到自己的發(fā)言,說得一個比一個響。教室里鬧成一片,聽不清大家都說了什么。)
案例中教室里之所以鬧成一片,從正面來看,當然是學生觀察認真,發(fā)言積極,不僅有話可說,并且還愿說、能說。但大家在同一個時間段里,各說各的,嘈雜一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交流不暢,無法清楚地知道學生到底在說什么。像上述案例中的失控情況不僅在口語交際課上出現(xiàn),還常常出現(xiàn)在其他課堂上。老師在講解分析時,班上總會有學生不注意認真聽講,同學正發(fā)表看法,他卻認為別人的看法跟自己沒有關(guān)聯(lián),聽不聽無所謂,自顧自地思考問題,不注意接收同學發(fā)言的信息,導致難以跟同學就發(fā)言內(nèi)容進行對話交流。有些同學又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看法,總是才聽同學說了半句,就隨意打斷別人的表達。這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是學生傾聽能力有所不足,也是缺乏傾聽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從口語交際層面來看,究其實質(zhì),其實在于傾聽策略的缺失。這個缺失可能來自于學生,是學生沒有遵循傾聽的策略,專心致志地聽同學發(fā)言。也可能來自教師,是老師沒有對學生及時進行策略的指導,要求學生保持安靜,集中注意,才導致課堂教學場面失控。
2學生缺少一定的傾聽能力
傾聽策略指導的不及時、不到位,不僅表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不顧他人發(fā)言,搶著說話,還表現(xiàn)在聽話時學生抓不住他人要表達的要點,不能完整地聽記主要內(nèi)容,聽不懂他人話里的意思,等等。
案例二: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學會轉(zhuǎn)述》教學反思片段
這一天的口語交際課內(nèi)容是“學會轉(zhuǎn)述”,為了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學會這個技能,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上課前,我特地安排了一位同事來配合我的教學。
同事一走進教室就問:“請問你們班的馬老師在嗎?我是陶研會的周老師,請你們幫我轉(zhuǎn)告馬老師,這個星期五有個會議,她要準備發(fā)言,我到時候跟她一起去。等馬老師回來,記得叫她給我打電話,我的手機號碼是XXXXXXXX(重復說了3遍)?!闭f完就走了。
該上課了,我一走進教室,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告訴我,說有人剛剛來找我。我假裝不知道,故意問:“是誰找我呀?”學生們沒有問,當然答不出來。我拋出提示性的問題,引導他們回想性別、年齡、高矮、胖瘦、衣著打扮等等。
在學生們具體形象地把我那個同事描述清楚后,我非常肯定地揭曉了答案:“一定是陶研會的周老師!”學生們特別高興。
我接著說:“周老師肯定有什么話讓你們轉(zhuǎn)告吧?誰聽清楚周老師的話了?誰能把剛才周老師說的話準確地轉(zhuǎn)述給馬老師呢?”
學生們舉手轉(zhuǎn)述周老師說的話,但沒有哪位學生能一下子完成轉(zhuǎn)述,不是少了這個信息,就是漏了那個信息,無論如何也記不起周老師的電話了。
上述案例中來訪的周老師要求小朋友轉(zhuǎn)告給馬老師的話雖然不長,但信息量豐富,幾句話中交代了來訪者的姓氏、工作單位,包括了要求馬老師完成的工作任務(wù)、工作時間,還約定了一起開會,并告知了聯(lián)系電話。盡管周老師特別提醒小朋友認真聽,但學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一下子傾聽這么豐富的信息量,概括出周老師話語中的所有要點,明顯有難度。
二、傾聽策略的教學導引 學習傾聽策略,提高傾聽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既可以進行聽記、聽辨、聽寫、聽評等專題訓練,又可以抓住日常聊天等生活中的機會進行隨機練習。
1強化傾聽意識
人能聽話,但不代表善于聽話,善于聽話需要接受一定的訓練。但無論哪種形式的專門訓練,首先要強化傾聽意識,要認識到口語交際過程中說話者和傾聽者是能相互影響的,傾聽者的態(tài)度和反應(yīng)會直接影響到說話者的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影響到說話者的表達,說話者表達的好壞、快慢等也會影響到傾聽者的行為,“說”與“聽”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不顧別人的話、搶著說話、隨意打斷別人的話等,都是不善于傾聽的表現(xiàn),既不尊重說話者,更影響彼此的交流。上面案例中的教師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點,特別強調(diào)“請聽規(guī)則聽得最認真的小朋友來玩游戲”,并用“大家應(yīng)該怎么聽別人說話呢”這樣的提問來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在口語交際課上有意識地養(yǎng)成并強化了學生的傾聽意識。
小學生表現(xiàn)欲強而自控力差,傾聽意識的養(yǎng)成還要進行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如果出現(xiàn)學生不聽完別人的發(fā)言就搶著說話的現(xiàn)象,老師可以溫和地提醒他們:“你再等等,聽完他的發(fā)言你再說,好嗎?”同時,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眼神和動作提醒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這樣既維護了發(fā)言者,也沒有打擊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還有部分學生雖然不去打斷別人的發(fā)言,但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問問他:“你聽清楚剛才那位同學的發(fā)言了嗎?”這樣就會引起他的足夠重視,同時也給其他同學一個提醒。長期堅持類似的訓練,學生必然能做到在靜聽別人的發(fā)言后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為掌握傾聽策略打下堅實基礎(chǔ)。
2開展專項訓練
(1)聆聽法。這個方法就是要訓練學生集中精神,有耐心地傾聽他人表達,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要讓學生學會聆聽,教師可以在上課初始播放或者朗讀一段有效信息較多的文字,內(nèi)容可以是新聞播報、課文片段朗讀,也可以是學生習作介紹,要求學生認真聆聽,聽后回答老師的提問。剛開始進行聆聽訓練時,內(nèi)容偏淺顯一些,語速稍慢;等訓練一段時間,內(nèi)容可以逐步加深,語速慢慢加快。訓練可以天天開展,也可以每周開展兩到三次,一方面訓練學生能夠在傾聽時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訓練學生調(diào)整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聽話過程中能集中精力捕捉那些最具有價值的信息。長時間的訓練后,學生自然能學會專心致志地聽。
(2)聽記法。這個方法就是指把聽到的內(nèi)容迅速地記錄下來,訓練目的在于能讓學生快速、準確、持久地記住說話者表達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跟聆聽法訓練中可供訓練的內(nèi)容一樣,用來聽記的內(nèi)容可以選自教材,也可以來自報紙雜志上的文章,或者從網(wǎng)絡(luò)、廣播、電視中選取片段,還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故事,等等。學生年級不同,訓練要求也不同。一開始先聽記詞句、語段,慢慢學習聽記片斷,再逐步發(fā)展到聽記整篇短文,乃至學會記錄綱目、要點等。速度可以由慢到快,逐步提高。
(3)聽說法。這個方法就是把聽和說的練習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聽完朗讀或播放的材料后,復述內(nèi)容,概述大意。聽說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傾聽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跟聆聽訓練和聽記訓練相比,這項訓練的難度要更大一些,需要在學生經(jīng)過一定訓練,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傾聽能力后再進行。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才有可能不受其他信息的干擾,在傾聽中把握所聽材料的整體內(nèi)容,扣住關(guān)鍵語句,概括大意。達不到這個層次,傾聽就沒有價值,只能像我們俗話所說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4)聽測法。這個方法就是指從聽到的話語中迅速概括、猜測揣摩、思考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或言外之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聽懂對方話語中的“潛臺詞”。比方說,教師介紹美國知名演講家卡耐基的經(jīng)歷,告訴學生年輕的卡耐基曾經(jīng)連續(xù)十二次參加大學的演講比賽,但由于臨場表現(xiàn)不佳,都沒能取得佳績。在第十三次比賽前,他特地向老教授請教。教授告訴他:小伙子,貓抓老鼠的時候,它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老鼠身上,它可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注意自己。老教授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真正想教給卡耐基的是什么?學生可以反復咀嚼,體會老教授要告訴卡耐基的只有一句話——“只有全神貫注,才會取得成功”。
(5)聽評法。這個方法就是指引導學生根據(jù)聽到的內(nèi)容,對說話者的表達技巧、話語風格、性格特征等方面發(fā)表評論,或者根據(jù)聽到的材料,鑒賞所聽內(nèi)容的語言、節(jié)奏、韻味??谡Z交際不是要讓學生成為溫順的聽眾,而要倡導學生成為思考著的聽者,在傾聽中增長智慧、提高素養(yǎng),既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又做一個獨立的思考者。與聽說法相比,聽說法更多地側(cè)重于對所聽材料內(nèi)容的把握,而聽評法則更多地需要在認真思考之后,得出一定的結(jié)論,作出相應(yīng)的評價。兩者比較的話,聽評法對學生所具備的傾聽能力要求更高。而一旦學生具備聽評能力,意味著他們也就掌握了相當?shù)膬A聽策略。
在進行傾聽策略的專題訓練外,其實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還是日常訓練。在生活中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彼此間聊天的機會等,隨時隨地地使用專題訓練中習得的傾聽策略展開交流,進一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提高傾聽能力。其實,不管是課內(nèi)訓練還是課外訓練,專題訓練還是日常訓練,有計劃的訓練還是無意識的訓練,只要我們能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傾聽時專心致志,注意概括要義,揣摩言外之意,并進行積極應(yīng)答,學生一定能運用好傾聽策略,順利進行口語交際。
參考文獻:
〖1〗周曉紅當前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0,(2).
〖2〗紀海燕給學生一副靈慧的耳朵——口語交際重傾聽〖J〗小學教學參考,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