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紅
【摘 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究與嘗試。本文中,筆者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為例,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從妙用電教、、聯(lián)系生活、編演劇本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包涵。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原有模式的僵化和不足,如何實現(xiàn)教學課堂的多元化、使學生能夠有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成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探索的主題之一。筆者通過多年探索,逐漸認識到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激發(fā)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妙用電教,激發(fā)情感
小學語文的課文文本往往內(nèi)容簡單、元素單一,如果只是單純依靠課本進行講述,整個課堂設計就會顯得單薄、乏味,難以使學生體會到課文作者的內(nèi)心活動。通過運用電教設備,則能夠輕而易舉地為語文課堂注入許多新鮮元素,讓課堂“靈動”起來,變得異彩紛呈。
如在蘇教版語文《黃果樹瀑布》一課,課文主要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講述了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色,為了讓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景色有更生動的認識,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我運用PPT按照課本中作者的游覽順序進行了場景搭建,還在PPT中整合了黃果樹瀑布的形成原因、歷史故事等與課本相關的信息。在課堂的講學過程中,我每對黃果樹瀑布進行一段講解,就會有相應的圖片或者文字資料出現(xiàn),幫助學生進行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激發(fā),學生一邊在文本中暢想,一邊在教師建立的場景中遨游,獲得了極佳的情感體驗。課堂順利結(jié)束后,我詢問了幾個學生的聽課感受,大家都表示這樣的教學方式,喚起了他們對黃果樹瀑布的向往,大家對黃果樹瀑布充滿了好奇,不由自主地就更加認真地聽老師的講解。
學生的情感體驗,往往需要一個觸發(fā)媒介,而音視頻或者圖形圖像等顯然是最直觀的觸發(f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電教技術進行引導工作,必然能夠使得語文教學更加多元化,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接受方式,從而使得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的參與度大大增加。
二、聯(lián)系生活,深化情感
語文學科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而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對生活體驗的高度濃縮,因此,日常生活就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竭的資源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將課本內(nèi)容與生活進行聯(liá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感,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蘇教版語文《燕子》這一課中,主要向?qū)W生描述了美麗的春天景象,文中幾只燕子的描寫尤為生動優(yōu)美。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文字描述,學生是無法完全體會到這種景象的美感的。于是,我進行了這樣的課堂設計:在講完課本上的內(nèi)容后,我讓學生每個人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下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見到的燕子的樣子,并與課本上的燕子進行對比,看自己看到的燕子和作者看到的兩者有什么不同。之后,我挑選出幾個畫的不錯的,讓這幾個學生每個人上臺講了一下自己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里的在想什么。學生的分享,成功地勾起了大家對春天的記憶,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教師成功把課本里的“燕子”帶到了學生身邊,課本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會使得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從而能夠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把有限的學習的空間無限化。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在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上多下功夫,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生年齡較小,其對情感對直接的體驗就來源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選取合適的機會和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
三、編演劇本,升華情感
當代教育學家本杰明?布盧姆曾說:“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層次較低,存在注意力易分散、無法長時間集中的情況,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將枯燥的文字生動化,就很容易把課堂變成自己一個人的“滿堂灌”,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采用了編演劇本的形式進行教學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蘇教版語文《虎門銷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對當時的歷史情景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受林則徐的愛國情懷,我給學生布置了課本劇編演的作業(yè),讓學生參考教科書上所講述的事件發(fā)生過程,結(jié)合自己查閱的資料,進行歷史景象還原,并盡可能地進行延伸和擴展深化,能夠表達出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和后續(xù)影響。學生在接到作業(yè)后,立刻自由分組,積極地開展了準備工作,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多種渠道進行資料的查詢、搜集和整理,組內(nèi)成員也經(jīng)常在一起進行劇本內(nèi)容更多討論和修改。最后,課本劇演出取得了完美的效果。
通過課本劇編演的形式,學生的能動性能夠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其注意力將是無比集中的,而對劇本內(nèi)容的不斷修改,其實也是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不斷咀嚼和消化,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qū)φn本知識達到相當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三點,就是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點教學經(jīng)驗和感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三點進行靈活應用,相信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教學實質(zhì)上是一種啟蒙教學,對一個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全身心的投入,努力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為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人才而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李梅.體驗學習——21世紀重要的學習方式[J].華南師范大學,2013(10)
[2]朱冬妹.枝枝葉葉總關情——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學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