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環(huán)
摘 要:在化學的海洋中,各種記憶和習題包圍著學生,越來越緊迫。因此找到有效的解題方法迫在眉睫。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更實用的而且更加有啟迪意義的科學方法對于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是一種能夠啟發(fā)學生多角度而且發(fā)散性的活躍度很高的解題模式,其目的不光在于解題,更在于有效學習化學學科的重難點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網絡。
關鍵詞:化學;解題方法;有效學習;全面思考
一、科學學習,整體把握
以往很多參考書都強調學生要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而學生并不是不想有好的學習方法,只是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是適合自己的方法。一些學生盲目地照搬別人的方法,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最后陷入困惑。而這種困惑的體現(xiàn)就在于他們又用另一種方法來覆蓋前面的方法,以為總會找到自己的方法。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學習任務繁重的學生來說這是很費時間的事情,學生最后對化學學科產生了厭惡和恐懼。那該怎么辦?我們應該多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解一道題為何能夠在這些條件中得到這樣一個答案,而這個答案是對,其他的是錯的。因此要形成整體思維。
舉一個例子:將1.92g C摘 要:在化學的海洋中,各種記憶和習題包圍著學生,越來越緊迫。因此找到有效的解題方法迫在眉睫。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更實用的而且更加有啟迪意義的科學方法對于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是一種能夠啟發(fā)學生多角度而且發(fā)散性的活躍度很高的解題模式,其目的不光在于解題,更在于有效學習化學學科的重難點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網絡。
關鍵詞:化學;解題方法;有效學習;全面思考u投入一定量的濃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的氣體越來越淺,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672mL氣體。將盛此氣體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標準狀況下的氧氣可使容器中充滿液體。解析:濃HNO3將Cu氧化后自身被還原為低價氮的氧化物,而低價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氣氧化,最后變成HNO3,相當于在整個過程中HNO3的化合價未變,即1.92g Cu相當于被通入的氧氣氧化。由電子得失守恒知64g/mol(1.92g)×2=22.4L/mol(O2)×4解之,V(O2)=0.336L即通入336mLO2即可。
我們先不去研究這種繁瑣的內容,最終決定性還在于形成整體的思維模式。整體的思維模式在很多時候都不會輕易形成,需要在學習了許多的課程內容之后再慢慢通過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有效整理,最后達到一種有完整意義的結構體系,這些蟄伏于大腦的知識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退,因為他們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只要記得其中的一種,其他的就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善于整體思維,聯(lián)系各種可利用的條件,最終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所以,解題不在多,而在于形成整體思維。
二、發(fā)散思維,善于轉化
更多的時候,我們在解題時最大的困惑不是這道題條件多,而是看完條件不會運用,感覺還像是沒有學過,這是什么問題呢?這就是學生不會轉換思路的問題。學生只記得教師講過的那些化學方程式,忘記了靈活運用他們。不善于活學活用,不善于學以致用,那些化學方程式只會運用躺在大腦深處,是冷冰冰的幾個數(shù)字和字母,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意義。高中化學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轉換思維很重要。比如在我們平時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它涉及很多知識點,有的人只能想到其中一部分,缺東少西,最后百思不得其解,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最后還是做錯。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題目,但應試教育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被壓抑了,而這種受到壓制的學習方式在今天顯然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了。但是很多教師還停留在這個階段,用這樣固定的模式去教育學生,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再高漲。
學習中不光要有整體思維,還要善于轉化思想。那么怎么轉化思想呢?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面對化學這門學科,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思維模式——解題方法很多,數(shù)不勝數(shù)。但題海戰(zhàn)術只會讓學生更加厭煩,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用以往的方法去束縛人的思維呢?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而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轉化方法,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旁敲側擊最終解決題目。
三、小結
近年來,一些資料書上提出了很多新的化學解題方法,令人眼花繚亂,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何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些方法中隨意徘徊,苦苦追尋,最終淹沒在這些解題方法之中。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作解題核心,以為用幾個公式解對了一道題就萬事大吉,可是到碰到了新問題又束手無策,不知所措。解題方法的核心在于把題目放在實際情境中,喚起各類知識要點的有序且完整的知識架構。這些知識架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它需要在解題中慢慢形成并完善。高中生在做化學習題時應當有意識地形成這樣的結構模式,在無窮無盡的題海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難題。科學的知識網絡則起著重要的聯(lián)通作用。這才是化學解題方法的真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楊杰.解讀高中化學常見習題解題方法[J].數(shù)理化學習(高三版),2015(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