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內容摘要】高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學生必須學好、學透的課程,它對學生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學校和教師都非常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學,但現今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以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活動 ?存在問題 ?改進策略
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非常重視。現代社會需要更多的綜合型的人才,這對于培養(yǎng)人才的各級各類的學校也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各個學科都在穩(wěn)步進行著,其中一門必修課地理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已然成了高中地理教學進步的一道絆腳石。本文介紹高中地理教學的基本動態(tài)及所存在的典型問題,淺析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育發(fā)展的基本動態(tài)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理論系統(tǒng)化、基礎科學化等方面表現出綜合為一體的趨勢。在高中地理上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學生方面,不僅要求其掌握人與地理協調發(fā)展的一些基礎知識內容、了解人類生存環(huán)境,讓學生自由發(fā)展的地理空間,還需滿足學生動作能力,讓他們參與到地理設計與發(fā)展之中,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思想“今天是學生,明天是公民,未來可以使用地理知識來指導行動?!痹谡麄€知識系統(tǒng)方面,空間結構是構成高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要求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符合現代教育觀中的素質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二,表現在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思想品德全面發(fā)展上,培養(yǎng)學生“生態(tài)保護”意識也是高中地理課堂的目標之一,所以,學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去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將思想品德教育納入高中地理教育之中。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1.教師教學理念依然老舊
雖然教育改革在不斷進行與發(fā)展,一些教師也知道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許多教師對此仍不夠重視,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沒有將新的理念應用于課堂之上,沒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徹到課堂中去。有些教師沒有意識到高中地理教學的本質,依然是“輸入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得課堂效率極為低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沒有主動學習,會導致學生厭學、偏科等嚴重問題。很多老教師沒有樹立起終身學習理念,難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一味進行傳授知識,沒注意到學生的需求。
教育的本質在于激發(fā)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煥發(fā)出學生潛在的才能。高中的地理學科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處在比較尷尬的位置,它既有較深的理論,也有實踐知識,并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反觀現如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師幾乎忽略了地理學科與實踐聯系,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基礎知識理論,并沒有去深入剖析所學地理知識背后的意義。例如,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節(jié)“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有些教師也就僅僅教荒漠化的防治以及西北地區(qū)荒漠化,教學知識單一,沒有將知識內容擴展衍生,僅限于書本內容,學生就會對此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對地理學科漸漸失去興趣。
2.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之間銜接不緊密
高中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相比有兩個大的不同,高中的知識內容結構與初中知識內容結構有很大的區(qū)別,既從具體到抽象、從一般到特殊,在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有很大程度的加深;在能力方面,高中地理的學習對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維方面一般有: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分析綜合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對高一學生進行地理教學時要把握好銜接,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銜接內容及要求,沒有及時轉變學生們對于地理學科的看法。
三、解決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出必備知識。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并不是所有的內容一定要有銜接。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復習的內容。如學生對于地圖的掌握可以說是一個空白,學生不會看圖,不知道怎么看圖,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有幾大洲,各大洲的具體位置更不用說了。初中學生也沒有更多的機會看圖,只是教材上的幾幅圖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使用掛圖而已。在讀圖時,學生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qū)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或者說這幅圖是用來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和解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yǎng)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
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彌補,例如,我在講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時,我把初中的有關經線、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通過地球儀演示及板圖畫出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等,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在講述地方時和區(qū)時的時候,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在講述的時候能知道在哪些地方適當加深,做到心中有數。
雖然改革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學存在著一些典型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之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會及時得到解決,使得學生們在獲得地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