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靜玥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顯得非常必要,本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了如下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品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新理念,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一年來,我通過多種渠道的學習和參與,教育觀念得到根本的轉變。
一、指揮教育——更新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注重認知性目標,強調知識技能為課堂的中心任務,忽視了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改革課堂教學要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fā)展為本位,事實上,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是以整個生命投入其中的,包括認知的、情感的、智力的、非智力的,而不是僅僅帶著“認知的生命”參與。教學目標要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tài)度的有機整體。
教授《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課時,在結束了“花生到哪兒去了呢?”這一問題討論后,我又引導學生想象:你們都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而小松鼠還在那兒等呢,你們是小松鼠的好朋友,該怎么對他說呢?這個問題看似是在訓練學生的語言,實際也是讓學生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在重視“雙基”訓練的同時,還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努力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的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的靈魂,促進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二、指揮教育——轉變教學觀念
由傳統(tǒng)的把教學看作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簡單拼合,即教師的“教”只不過是把書本上的既定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學”也只不過是單純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yōu)閹熒g的溝通與交流,真正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強調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共同的主體之間的互相作用、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交往不僅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還是情感的溝通,心靈的交會,思想的碰撞,從而達到教學相長;交往還意味著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師者形象,而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引導者、合作的伙伴和發(fā)展的促進者。在指導學生朗讀《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課時,生(朗讀):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學生讀得較平淡)師問:花生的花哪兒美呀?生答:花是金黃色的還很鮮艷。師:是呀,讀的時候就要讓聽的人也能感覺這花非常漂亮。再試試。(生再讀,比第一次有感情)師:這回好多了!老師也來試試好嗎?(師有感情地朗讀,特別強調“一朵朵”“金黃色”和“格外鮮艷”這幾個詞,并且做出陶醉的樣
子)一些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師問:老師讀得怎樣?生:老師讀得很有感情。生:我聽起來感覺這花很美。生:我聽出老師把“金黃色”和“格外鮮艷”兩個地方讀得比較重。師:你們一定讀得比我更好,誰敢和老師比試比試?一句話激起了學生朗讀的欲望,一雙雙小手紛紛舉起,高漲的學習熱情讓人感動,學生們都讀得很投入。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就要注意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時,不能清閑,要積極地關注,認真地傾聽,在“引導、點化、激勵和喚醒”上下功夫。
三、指揮教育——改變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案挥袀€性的學習”,我認為是指學習個體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從自身的學習經驗出發(fā),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獲得獨特的認知體驗的過程?!爸鲃?、體驗、獨特”是個性學習的基本特點。讓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將充滿生命的靈性和創(chuàng)造的個性。
(一)玩中學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方式尚處于幼小銜接階段。在漢語拼音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兒歌、游戲、活動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培養(yǎng)兒童學習語文的樂趣。例如,用手勢法、擬形法讓學生區(qū)別易混字母的形:“左手向上bbb,左手向下ppp,右手向上ddd,右手向下qqq”,學生一邊做手勢、一邊說兒歌,一邊認字母的形,玩得高興,學得扎實。
(二)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從一年級開始,就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學生在教學中,我堅持“先學后教”的原則,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我經常這樣提醒學生:“你可以自己思考,可以與同學商量,還可以和老師一起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語文學習。例如,實驗教材的識字教學,要求學生認識大量的生字,這些要求學生認讀的生字讓老師逐個教給學生是不現實的,如何讓學生既能扎實地掌握生字,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呢?每節(jié)課的生字學習都從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開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記住生字,學習過程中,通過同伴間的幫助合作、生字記得又牢又快。畢竟是一年級的學生,一開始,同伴之間有的還不知怎樣合作,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的指導點撥,教給學生方法是很重要的?!昂献鳌北仨毷恰坝行У睾献鳌保白灾鳌币欢ㄒ罢嬲刈灾鳌?。
(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和體驗
孩子有他們獨立的人格,也有他們自己的思維。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和體驗,學生發(fā)表意見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要學會慧眼識才、慧眼識偏、慧眼識誤。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個性化的學習,鼓勵讓學生提出問題,談自己的閱讀體會。例:鼓勵學生編字謎,“你編我猜”。認識“重”字時,學生這樣編:千里一線牽。有的學生還能編故事記字,如“辛苦”的“辛”字,學生這樣編:農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十個小時,真辛苦。個個字都有新奇的整體識記方法。鼓勵學生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制成“小報”;一個月評一次“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打破了以往的結構分析式的教法。提倡整體識記、個性化的識字方法,還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
(四)布置特色作業(yè)學生學得快樂,也要做得快樂
一改以往過多抄抄寫寫的機械的作業(yè),布置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有趣的作業(yè),將課內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充分施展學生個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
總之,在教改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yōu)椤皩W堂”,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