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歷史課程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在教學理念上有了一些新的定位,并編制了必修課和選修課,這樣就會出現(xiàn)模塊——專題式結構與通史結構之間必然各具優(yōu)勢又各具缺陷以及必修與選修教材之間難免會有一些重疊的內容等現(xiàn)實問題。這樣的調整雖然會帶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也會有很多困難擺在面前。那么,如何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進行合理、有效的銜接與深化呢?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觀念,樹立新理念,并對教材進行合縱連橫等創(chuàng)造性使用,從而強化主干知識,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通史意識
高中歷史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大體系構成,比傳統(tǒng)教材更合理。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學習,首先是從必修課程學習的。必修課程設置了貫通古今、關聯(lián)中外的學習專題,形成了一定的時空感,是高中生必須學習的基礎內容。而選修課程旨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促進個性化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一階段教學要求也明顯提高,成為必修課程的重要補充,力求避免在同一水平上的簡單重復或內容過于復雜。因而如何處理與把握必修課程內容同選修內容的整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系
高中歷史必修課與選修課都是高中歷史教學體系的精魂,但是,在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要么把選修處理成必修的附屬品或者在內容上完全割裂其聯(lián)系,二者成了互不相干的獨立課程。如,在《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一單元《梭倫改革》這一專題的教學中,簡單地將這一專題內容處理為必修Ⅰ模塊中《古代希臘民主政治》這一專題的重復,把選修課上成了必修課的復習課,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其實稍認真推敲,它們闡述的著眼點和立意是不同的,必修的《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是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古代希臘民主作為近代民主濫觴的重要性,是站在政治文明的宏觀角度。而選修中的《梭倫改革》重在說明它對古希臘民主奠基的重要性??梢赃M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體會古代奴隸制改革的政治文明。
選修課與必修課共同構成了高中歷史課程的完整嚴密的體系,體現(xiàn)了學科內部多元化的要求,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必修課是三個大專題,側重于對整體歷史框架的宏觀講述,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fā)展脈絡。選修課的設計,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必修課內容,從而也實現(xiàn)了一般意義上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這對現(xiàn)階段高中生是非??尚泻捅匾?。
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整合的措施
首先,作為基本功過硬的教師,我們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基點,吃透教材,做到爛熟于心,靈活運用,才能在課堂上將知識胸有成竹地傳授給學生。
其次,教師要提前把選修內容和必修內容的銜接做好,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也可以使學生在高三復習時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學習了新知識。作為學者型教師,我們要勇于探索,應該把握歷史學研究的新理論和新觀點,把最新最熱點的文明史觀、整體史觀等最新史學研究的成果滲透到必修和選修的知識體系結構中,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課本特別是要能運用最新史觀重新整合教材。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多閱讀一些歷史學者研究期刊和論文,在教學中反饋出來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在選修模塊教學時,根據教學進度合理安排一節(jié)導語課,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選取一些整合性質的材料,這樣不會整合得過于牽強,史論結合中把選修和必修內容盡量銜接,這樣做會更有利于學生學好和會學。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它更像一把開啟我們智慧大門的金鑰匙,它需要通過教師之手最終交到學生的手中。我們要勇于探索和實踐,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我的很大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陳偉國.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歷史[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葉小兵.創(chuàng)新性地合理整合教材,搞好高中歷史選修課教學.歷史教學,2007(10).
[3]羅馬亞.通過教材整合 展現(xiàn)選修課魅力.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4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