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
【摘 要】本文就“互聯(lián)網(wǎng)+”運用于英語微課堂教學作探析,闡述其對靈活互動的管理作用。依據(jù)學生學習需要,活化信息資源和師生互動交流,有助于學生通曉課程教學要點和教師據(jù)此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方法,利于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互聯(lián)網(wǎng);微課堂;互動
微課堂(Micro classroom)是建立在互聯(lián)網(wǎng)運用基礎上的微小課堂,是“課程小組”為中心的互動學習網(wǎng)絡化教學平臺,一般以不超過10分鐘為限。該種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得到最大限度真實還原,是課堂的濃縮與深化,其本質是教師的教學思維外化展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在掌握一定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的基礎上,熟悉教材、教法、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有效互補運用來展現(xiàn)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微課堂制作凸顯學生認知需要
了解學生是制作微課堂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師始終關注的重點。微課堂盡管小,但卻是濃縮的精華?;诔浞至私鈱W生學習需求基礎上的微課堂制作,更能使得課堂貼近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更深得學生的青睞。
走出傳統(tǒng)教學參考書籍指導,多了解學生差異化發(fā)展需要,運用課件制作一定的微課堂,更能使得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要點。例如,在譯林版六年級上冊(上冊)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微課堂字酌中,可利用課件展示著名的世界各地名勝古跡和“The people usually do on the National Day”情景,穿插利用Liu Tao和Mike的對話,可引導學生思考表達:Where are you going to visit?幫助他們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認知感悟。微課堂制作融入學生的認知需要,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共鳴。
教師可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挑選學生最關心和喜愛的素材,給他們提供耳目一新的鮮活素材。制作的內容應體現(xiàn)豐富性,可以是課件、試題、動畫或手寫內容,并能通過一定的工作載體進行快速發(fā)布。利用自習課時間,引導學生運用電腦設備、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覽室等途徑學習相關內容,并進行自主節(jié)奏學習,可以快進、后退、重復播放。通過反復的觀看欣賞,使得學生對課程內容認知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微課堂融合多種信息豐富知識
微課堂雖小,但五臟俱全。該課堂是多種信息知識的融合,而非簡單的對接拼湊,更多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和教學知識素養(yǎng)。綜合運用各種信息素材,能使得學生不再以教材為本,而是在主動探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學習內容。
制作的微課堂,能使得學生透過短小視頻資料發(fā)現(xiàn)更多學習內容,便于他們靈活運用。例如,在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在環(huán)境保護、自然災害預防、生態(tài)平衡維系等方面制作一定的內容,可圍繞“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the nature?”“How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the earth?”等設計一定的導學題目,要求學生結合自己了解的知識予以主動查找,增強理解感知。
教師在知識搜集和整理的過程中,應緊扣教學內容重點,確定每一節(jié)微課堂的主題,并能包容更為豐富的信息素材內容,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和認知思維。多關注學生的自我語言表達,允許學生根據(jù)微課堂提供的學習案例,嘗試運用課程中的相關詞匯短語進行主動描述,以此來增強理解感知。合理整合地理、歷史、美術等其他學科知識,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影響資料中不斷獲得獨特認知體驗。鼓勵學生搜集相應的學習素材,以此來幫助他們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活躍思維感知。
三、微課堂鼓勵自由交流互通有無
微課堂可以是一種在線互動交流,讓教學雙方在相互評價和修正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結合點。學生可以對微課進行評分,讓教師得到授課效果的反饋;師生均可以對微課進行討論和問答,互動的動態(tài)將由系統(tǒng)自動提醒各參與者,以此來發(fā)現(xiàn)各自的問題。
互聯(lián)網(wǎng)+微課堂模式,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課堂不能回撥的功能,能使得師生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多鼓勵學生針對微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同桌、小組等形式交流,幫助學生在深化理解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鼓勵學生利用QQ、微信等方式來主動和教師進行進行互動交流。如,在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以“Do you know whats character about our life in the future?”為主題,建議學生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在相互探究的過程中深化感知。教師可要求結合課文學習內容,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師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進行溝通,能使得課堂變得更加富有人文性。師生遠距離的溝通,能使得彼此雙方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更利于教師和學生查找問題,提出破解對策的方法,使得學生的英語認知更加豐富和全面。
如上所述,“互聯(lián)網(wǎng)+微課堂”使得英語教學變得更加快捷高效,彌補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不足。優(yōu)選公共學習交流平臺,引導溝通交流,對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總結反思教學方法起到一定促進推動作用。把握教材重點和學生認知難點,制作微課堂更利于學生在集中學習精力中獲得深刻感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3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向君蘭.教師專業(yè)成長新途徑——淺談網(wǎng)絡教研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J].教師,2011(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