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猛強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是新時期高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本文從素質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的要素構成談起,隨后就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高效語文課堂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教學情境;高中語文;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教學,就是遵循學生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進而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下面筆者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談一下素質教育背景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構建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問題,以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提升。供參考。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1.創(chuàng)設情境要有目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面向全體學生分析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并探索學生在此情境下是否能夠“爆發(fā)”學習興趣和激情、是否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問題,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想好對策;在確保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可行的、必需的后,方能夠拿到課堂實施。
2.創(chuàng)設情境要圍繞學生進行。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和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在構建情境教學時,教師要把能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作為建構的意義所在。所以在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時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使學生在所構建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感覺到“新奇——參入——產生興趣”的經歷,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去主動探究課堂教學任務。
3.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流露情感。在實施課堂教學設置情境過程中,教師要提前預測到是否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流露,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情境設置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高效的。因為此時的學生會處于亢奮狀態(tài),會融于設置的情境,不自覺地就能夠進行心靈的交流,感悟教學內容,從中有所收獲。
4.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整堂課教學的有效性。設置情境不是為了“博得”學生的哈哈一笑,而在整堂課中讓學生情緒飽滿,始終圍著教師的思緒在學習探究,好的情境設置具有延續(xù)性。
二、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高效語文課堂
1.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散步》一文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先談一下對散步的認識?怎樣去散的步?散步時都在想些什么?這是結合生活的情境,能引發(fā)學生對教材作品的感悟和深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不知不覺地走入語文學習的美好境界,把教材文章所寫的生活拉到學生生活遐思里,這樣會讓學生感情融入教材,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教學《觀刈麥》時,筆者先是向學生介紹了白居易寫此詩的背景:當時作者任陜西盩厔(今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接著話鋒一轉對文章中的句子“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進行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為什么“腳踏熱土、背受太陽炙烤”的農民在田間勞作時還“不知熱”?并且還希望“夏日長”呢?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天氣勞作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景?這一問題情境的設置,立刻引發(fā)學生的“銷聲匿跡”,接著便是學生的竊竊私語,隨后才是學生的各抒己見,互動交流進入高潮,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在筆者的引導下逐漸達成共識:農民們心甘情愿受酷暑煎熬是為了能夠抓住晴好天氣去收獲糧食,避免出現因天氣原因再遭受到損失。能夠理解到這一步,對今天90后的學生來說絕對是個震撼,他們在今天是絕對見不到這樣的場面的,所以學生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對當時黑暗的不滿。這樣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不但讓學生的內心得到“沖擊”,而且對詩文的理解也是一個推進,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認真思考、提出獨特見解和看法的習慣。
3.語言情境設置“膨脹”學生想象空間。筆者在教學《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對魯迅觀看“外國人槍斃中國人”這一段落,用悲憤的語言和強有力的肢體語言給學生朗讀,并把自己內心非常沉痛、悲憤的感情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深深地體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激憤之情溢于言表,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這樣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促進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多媒體情境設置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多媒體再現特定的畫面,并配上特定的音樂是能夠渲染情境、激發(fā)情感的。所以在教學《偉大的悲劇》這節(jié)課前,筆者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神十”宇航員的生活畫面,背景播的歌曲是成龍等眾星演唱的《真心英雄》。安排就緒后,筆者要求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談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此時的課堂在多媒體畫面和特定音樂的相互作用下,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各抒己見,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隨后進入正式教學,有了前面多媒體鋪墊,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收獲頗豐。
5.角色情境設置激活學生參與意識。在備課設計《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筆者突發(fā)奇想,認為這篇文章適合運用角色情境,如果讓學生參與進來,肯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效率也是很高的。于是在正式教學時,筆者沒有按部就班地上課,而是讓學生選演員,扮演文章中的相關角色,在一陣喧囂交流后,扮演菲利普夫婦、“我”和于勒叔叔的學生演員敲定,然后筆者把學生進行了分組,在充分“揣摩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個性”后分別給四個角色編演課本劇,讓四個角色進行表演,沒想到的是學生寫的臺詞、演員把握角色的“度”都做的有板有眼,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再現在學生的眼前。這節(jié)課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又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撐點”(學習載體),同時又能讓學生身在其中激發(fā)學生的參入探究意識。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文章,結合學生的學識水平主動、適宜地創(chuàng)設一些靈活有趣、得體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搞活語文課堂,從而構建高效率的語文課堂。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