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一堂出彩的語文課,好的開頭必不可少。課堂的導入,就好比是畫家在動筆前的構思一樣,準備首先從哪里下筆,大概要完成的是一幅什么樣的作品,應該在動筆前做到胸有成竹。小學語文課堂也是這樣的,任何一節(jié)課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而導入正好是一節(jié)課的方向所在,具有領航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導入 導入策略
一節(jié)新課首先從導入開始,是老師與學生就課本內容的預習情況,進行的首次信息交流。如果導入得當,可以迅速抓住孩子們求知的欲望,激發(fā)他們探索課本的積極性,有利于一節(jié)課的順利開展。小學生有他們的個體特征,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段的特征,根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制定有效的導入方式,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里進入狀態(tài),對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一、趣味性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所謂的“趣味”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學生對語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文本,并根據教師的情景設置積極地思考問題。好的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圖片導入法。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精彩的插圖,有的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場面圖畫,有的是與文中人物有關的肖像畫。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素材,利用現(xiàn)成的資源,進行實用的課堂導入。結合文本素材的導入方法,一般不會出現(xiàn)偏離課文主體,有利于教師正確把握課堂的教學思路。同時為形象可感的材料,比抽象的素材更有真實感和說服力,將抽象的課文內容化為具體可感知的圖片來感知,能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小學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冰心的《再寄小讀者》,課文中有一副插圖是冰心的。如果我們在導入時可以抓住這幅照片,進行與文本有關的導入,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能很好地兼顧課本內容,可以說是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這是誰的照片,從照片上你能感覺到她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小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發(fā)言的同學一定很多,教師抓住學生的發(fā)言,一步步引入到課文中。還能結合學生的預習,說說你所了解到的冰心,或者是借助學生的回答,適當地點撥下寫作的背景和冰心文章的風格。只要能恰到好處地利用文本圖片,還是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的
2.看圖寫話導入法。小學低年級有看圖寫話的要求,這是為學生作文打基礎的。但是到了高年級,學生要求寫作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將看圖寫話丟在一邊了。其實在小學低年級進行看圖寫話,不光是訓練學生的語言連貫性,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假如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七顆鉆石》是一篇童話,文中的幾幅圖片將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了。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就文中的幾幅圖片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將各圖片用文字連貫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不求與原文一樣,只要能做到合情合理就行。這樣的導入不要把時間限制的太死,因為通話本身就是學生喜歡的題材,教師不放將時間設置的稍微寬松點,給學生多的時間練筆,也讓他們的奇思妙想得到展現(xiàn)。
二、情景導入,再現(xiàn)課文的場景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在必定的場景下進行,特定的人物活動,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都離不開場景。如果我們在課堂的開頭,就能把學生帶到課文的場景中,給學生營造一個場景再現(xiàn)的機會,或許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音樂導入法。舒緩的音樂給人愜意的享受,激情澎湃的音樂催人奮進。教師把握住文本的特點,根據課文的需要設置音樂,作文新課的導入,加入必要的語言提示,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和把握。小學課本中,幾乎每篇都有與課本配套的朗讀帶,教師在進行音樂導入法時,要進行必要的取舍,不能一概而論。
《月光曲》這篇課文,是介紹貝多芬創(chuàng)造《月光曲》過程,文章的情節(jié)完整,思路清晰,而且文中對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了詳細的介紹。假如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解,未必能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梢栽谛抡n的開始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這首曲子的內涵。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下音樂可能傳遞了什么信息,在作者創(chuàng)造這首曲子時,他的心情可能是怎么樣的。學生特定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但是在聽過音樂后,大體的感受還是可以把握的。教師抓住學生心靈感受的契機展開課本教學,對于了解作者當時的心理感受是有幫助的。
2.多媒體導入法。隨著教學設備的完善,每個學校都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恰當、合理地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能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功能強大,可以將音樂、視頻、動畫等相關信息,全部囊括,給學生非常直觀形象的感知。還能讓學生根據動態(tài)圖畫,幫助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多媒體的容量大,一節(jié)課中可以很好的選擇重難點講解,對于次要的知識可以一帶而過。
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課前導入,以生動活潑的動畫形式出現(xiàn),一定可以很好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锻崴沟男⊥А肥且黄獓怙L光文章,并非每個學生都了解威尼斯的,開頭導入時將威尼斯的風光照片插入進去,讓學生對威尼斯有個直觀認識。緊接著老師提問為什么每個城市都有公交車,而這座城市沒有呢?學生一定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內容展開積極的回答。
三、設疑法導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學習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教師完全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適當的時候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讓他們跟著老師設置的問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研究解讀。
1.問題設疑法。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有篇課文是《蝙蝠與雷達》,教師可以采用設疑的方法導入,讓學生自己說說蝙蝠與雷達會有什么關系,文章為什么以此作文題目。再者在預習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問,比如人類在蝙蝠身上有哪些啟示。如果發(fā)散下的話,還可以延伸到其他動物和昆蟲給人類的啟示。
2.謎語設疑法。小學生都會接觸到謎語,而且他們也喜歡這樣的形式。將謎語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到課堂導入中,必然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比如就文中相關的某一事物打一謎語,讓學生來競猜。也可以是讓學生結合事物的特點,自行設置謎面,讓班級同學猜出謎底。這種教學形式既活躍課堂氛圍,又沒有偏離課文的教學,可謂一舉多得。
3.情節(jié)設疑導入。把課文的情節(jié)拿到現(xiàn)實的課堂,讓學生自己思考結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在《烏鴉喝水》一文中,可以在導入時提問學生,讓他們思考下假如你是烏鴉,喝不到瓶中水時,會采用什么辦法。同學們的答案必定是五花八門的,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帶著大家進入課本,讓同學們看看文中的烏鴉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喝水的。
總之,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我們教師善于從平常的教學中,挖掘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作用,讓學生迅速進入緊張有序而又不乏趣味的教學中,才能讓課堂的效率真正體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劉軍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9).
[2]孟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新探.小學教學參考,2011,(9).
[3]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