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正清
【摘 要】實施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課前搜集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樣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進課堂,學生就輕松了;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得意義,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有助于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課文學完之后,學生可能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與本文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夠擴大視野;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課后的廣泛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而課后拓展也可以為學生學法的遷移提供一定的保證。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實施策略
拓展閱讀指的是: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相關(guān)的某一主題,搜尋更多的閱讀材料加以閱讀與整理,從而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lǐng)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备嬖V我們語文學習內(nèi)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了,我想首先應該是實施拓寬閱讀資源,樹立大語文觀。因此,我在教學中嘗試著圍繞課內(nèi)教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課前拓展感知文本
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豐富的感性認識是深化我們對客觀事物理性認識的基礎(chǔ)之一。對同一主題領(lǐng)域素材寬泛的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他們“建構(gòu)屬于自己的意義理解”。在教學《錢學森》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體會錢學森放棄了美國優(yōu)厚的待遇和富裕的生活,一心想回到祖國,為國家作貢獻的高尚品格,以及他為祖國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在教學這一課前,布置學生們搜集有關(guān)錢學森先生的資料(圖片、故事、生平、名言等)。當這些資料匯到一處時,這些多個角度的不同信息,讓學生們更完整地認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人物的形象。在這些豐富的感知認識之后,在學生心里留下的是對人物的充滿個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進人物的興趣沖動。課前搜集讓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進課堂,學生就輕松了。這也許就是心理學上認為的“心理近區(qū)”吧!
二、課內(nèi)拓展感悟文本
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得意義,而意義的獲得有賴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有助于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難點、疑點,這時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無師自通”。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第二段主要講了五位壯士在狼牙山上與敵人進行戰(zhàn)斗的場面,課文寫得比較簡略。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拓展材料《舍身跳崖驚敵膽——狼牙山五壯士》,里面具體描寫了五壯士英勇斗敵的壯烈場面。兩部分內(nèi)容對照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五位壯士的英雄氣概。這樣呈現(xiàn)信息,鍛煉了學生處理多種信息的能力。
三、課后拓展感受文本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币哉n內(nèi)帶課外,使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課外閱讀。課文學完之后,學生可能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與本文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夠擴大視野。例如:學了《草船借箭》之后,向?qū)W生推薦少兒版《三國演義》,學了《在大熊貓的故鄉(xiāng)》,讓學生讀讀《大熊貓為什么愛吃竹葉?》,學了《黃繼光》,讓學生讀讀詩歌《永恒――獻給黃繼光》,從后人對黃繼光的贊美之中進一步體會英雄高尚的品質(zhì)和偉大的壯舉。這樣課文內(nèi)容與補充教材穿插學習,既擴大了閱讀量,又很好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真可謂是“一課三得”。
四、內(nèi)外整合感詠文本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為課后的廣泛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而課后拓展也可以為學生學法的遷移提供一定的保證。例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詩的時候,自始至終引導學生自學古詩,掌握送別詩的表達方式和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學生很快就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的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通過吟誦領(lǐng)悟了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一節(jié)課,學生學懂了三首古詩,使閱讀效率大大提高。課后,老師還布置同學們搜集、吟誦有關(guān)送別的詩歌,進一步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了課外。
總之,拓展閱讀的實施,這就是一種“大閱讀”觀的實踐。在語文拓展閱讀新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shù)膶ο筠D(zhuǎn)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者的深度變化。我深信,拓展閱讀的實施一定能為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崔巒.小學語文教學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