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娜
【摘 要】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課程的基礎,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學中的學案設計和教材內外的閱讀材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并全方面地完善自己。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人教版
就當前中學地理教學研究而言,我們一定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觀點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各家教學理論(學說)之精華,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風格的現代教育思想,并以此為指導,結合學科特點、學校教學實際情況,探討、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為高中地理老師的我們又應該如何授課呢?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出發(fā),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觀念的目標。然而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應達到的知識和技能目標來處理教材,結果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相關知識和技能訓練,缺乏學習興趣和真實的體驗。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樣需要地理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①樹立“以生為本,育人為本”思想。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fā)展?jié)撃?,積極創(chuàng)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教師要樹立學生發(fā)展觀,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②教育要開放。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局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適時補充到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眼,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③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發(fā)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④改變教學方式。我們要走下高高的講臺,到學生中去,由權威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伙伴、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二、高中地理對閱讀材料的應用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效地加強了地理觀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同樣可以適當滲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閱讀材料,以豐富教材內容,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閱讀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閱讀材料時不會覺得有壓力或者負擔,反而會因為輕松地學習閱讀材料而對其產生興趣。例如,閱讀“波浪和潮汐”時,學生在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各種影響后又可了解潮汐的產生,引發(fā)學生對潮汐產生原因的興趣,同時還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規(guī)律知識所折服,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從而更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習慣主動去學習更多的地理現象。
人教版教材注重時事問題和熱點問題與教材相結合的內容滲透,例如,“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這則閱讀材料,它不但對正文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更讓學生關注熱點問題,拓寬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思考,并讓學生提出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這樣的事實材料不拘泥于教材書本,能有效開闊學生眼界,引發(fā)學生對自然、對世界的探索與思考,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地理教學要實現學生主體發(fā)展
實現學生主體發(fā)展已成為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潮。學生主體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與核心,是實踐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能動的發(fā)展,表現為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裴娣娜,1999)。
中學地理教學勢必由地理知識的傳遞變?yōu)榈乩硭仞B(yǎng)的培養(yǎng)。相應地,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必然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yōu)橹鲃拥陌l(fā)現(探究式)學習。
教學的實質是交往。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即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為此,現代教學要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甚至是互助的師生關系。這種現代師生關系是實現師生交往的基礎。
四、優(yōu)化地理教學小結結構
教學實踐證明,課程設計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由于自身哲學觀、心理學基礎以及方法論的不同,選擇、組織教材所遵循的原則和規(guī)范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特色的課程設計模式。
目前,影響較大的課程設計有三種,一是學科中心模式,二是學生中心模式,三是問題中心模式。我國傳統(tǒng)教材屬于典型的學科中心模式的產物。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力圖吸收三種模式的優(yōu)點,將“教材”變?yōu)椤皩W材”。雖然可讀性增強了,但是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卻減少了。針對新教材的這一特征,可將課堂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采用以激發(fā)、強化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方法,完成新授課教學任務。第二階段,采用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知識,建立、擴展與優(yōu)化認知結構為目的的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進一步理清學科教學內容體系。在用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教學后,利用。最后約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會大大減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遺忘程度。
參考文獻:
[1]賈鵬.探論對話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的教學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