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摘 要: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今后英語學習根基是否牢固,小學英語教學應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當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讓學生今后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打基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英語教學為例,探究小學英語教育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價值;教學設計
開設小學英語課程是現(xiàn)代社會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是國際環(huán)境變化下的產物,小學英語學習的過程是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漢語與英語的語音、語法、詞匯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給小學英語學習增加了較大的難度,也是對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巨大考驗,但在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斷總結經驗、實踐探究的基礎上,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效果已經漸漸走向正軌。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價值
小學生認知能力不足,很難在較短時期內掌握與漢語運用思路完全不同的語言,通過對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英語知識的跨度并不大,都是一些較為基礎的英語知識,并注重創(chuàng)造英語使用環(huán)境,哪怕是在生詞的學習中,也不過分強調單詞的音標,在英語句子的使用中,也不向學生灌輸較深的英語語法知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英語教學并不是要求學生在短時期內掌握與漢語規(guī)則完全不同的英語的使用規(guī)則,而是學習一種英語使用的思路和英語使用環(huán)境特色,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力以及英語口語和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
1.提高小學生語言發(fā)展能力
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在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曾得出一個結論,學習母語以外的另一門語言的最佳時期是兩歲到十三歲之間,喬姆斯基也認為兒童自身就具備一種語言習得機制,這項機制只有在特定的時期內,通過科學的語音刺激和聽力刺激才能漸漸激發(fā)出來,因此,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正是抓住了這一時期的良好機會,為學生營造一種能夠給他們強烈感官刺激的英語學習機會,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英語思考思路,拓展語言接受能力,提高自身語言發(fā)展能力。
2.幫助學生追逐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發(fā)展的變化
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是嚴格按照科學的教學大綱的要求而產生的,其教育理念也是在繼承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同時,結合時代教育發(fā)展趨勢而形成的,因此,十分注重小學生個性的形成以及潛能的激發(fā),尊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變化的趨勢。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發(fā)展迅速,我國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變化,為保障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正是時代的需要,我國在小學教育階段就應當注重教育的前瞻性,英語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交往的工具,是因為其在世界經濟往來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可以說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外研社出版新標準英語教材教學設計
我國英語教學運用了好幾種版本的英語教材,這些英語教材各具特色,都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擔負著重要使命,以下就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標準英語教材為例,對外研社(新標準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B 8 M 8 U1 Helen Keller一課進行簡單的教學設計,來探討小學英語教學。
1.教學內容
(1)海倫·凱勒為20世紀的盲聾女作家,其成長故事十分勵志感人
(2)新詞匯:born,wrote,drew,all over the world
新句型:She was blind. So she couldnt see.
2.教學目標
在英語詞匯和課文教學中掌握基本詞匯的意思和用法,學會運用句型舉例。
在玩英語小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形成團體合作意識。
通過學習Helen Keller的勵志故事,并在班級共同探討的勵志故事的感染下把握本文成功背后包含著巨大的努力和痛苦,遇到困難要有不退縮的精神內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運用“could”和“couldnt”來掌握曾經具備或不具備某種能力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能夠用流利的英語表達自己學完這篇課文后,對主人公Helen Keller勵志故事的感觸。
4.教學過程
(1)創(chuàng)意導入,激發(fā)興趣
首先要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xiàn)聾啞人學習語言時的狀態(tài),聾啞人在無聲的世界用手語交流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對于聾啞人世界有初步的認識。
(2)教師輔導,學習生詞
首先,教師教讀一遍,其次,教師找學生或者讓學生自愿認讀。
(3)課文教學,語句分析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字自己讀一讀,其次由教師教讀,再次由學生主動自愿讀課文,最后教師更正讀音,然后進入課文語句和語法分析以及重點詞匯的講解。
(4)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情感
對于Helen Keller勵志故事背后的人生哲理的領悟是本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或者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去理解。
(5)課后作業(yè)
運用“could”和“couldnt”來表達曾經具備或不具備某種能力。例如,She was blind. So she couldnt see.
小學英語教學是激發(fā)學生語言習得機制功能的重要工具,讓每位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是所有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共同追求的目標,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習一種英語使用思路和英語使用環(huán)境特色,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力以及英語口語和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時代特色和學生心理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程兵兵.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視界,2012(26).
[2]項莉,桂平.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法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1(17).
[3]馮彩英.淺談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依據(jù)和原則[J].學周刊,2011(02).
[4]李寶婷.游戲教學: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J].成功:教育,20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