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
【內容摘要】進入高三,高效備考成為師生的重要話題。在傳統(tǒng)的備考過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教師拼命講,學生使勁學”的拼搏沖刺式的教學。這種備考方式雖然傳統(tǒng),但實為低效。在新課改的今天,如何快速提升化學備考,“小組合作學習”值得一試。
【關鍵詞】高效備考 ?小組合作 ?案例
高效備考就是適合現(xiàn)代高中生能夠快速提升知識技能的一種方法,也稱之為科學備考。為了讓備考課堂高效,學校提出了教師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是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不講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不講學生自主學習能懂得的、不講即使講了學生也難懂的。雖然原則簡單,道理明確,然而在化學課堂上實施起來確實不容易。
一、高效備考的主體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經(jīng)過高一和高二兩個學年的磨合,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輪廓。由于化學知識較為凌亂,學生的易錯點較多,這時需要的是將知識重新整合,讓知識網(wǎng)絡化。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形成備考合力。
【案例1】學生在思考化學問題時喜歡忽略過程而“重視結果”。例如,在下列裝置中進行有關的實驗,試劑瓶中是含Ba2+的Y溶液,通入X氣體后產(chǎn)生沉淀的情況有:
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將很多知識點簡單化了。如認為X是CO2,Y是BaCl2,在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了BaCO3沉淀。這種備考中開放式的知識整合是不可能對每位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再一次進行實驗探究的。將實驗原理化是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化學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也是清除化學知識的易混點的有力武器。
小組成員首先是不斷地提出方案,然后是研究方案的合理性,用化學反應原理各個擊破。對X是CO2,Y是BaCl2 的方案,部分學生寫出了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H2O+BaCl2== BaCO3↓ +2HCl”。于是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弱酸不可能制備強酸,方案出現(xiàn)了問題。
二、高效備考的策略是拔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上,教師填鴨式的灌輸,學生在沉悶氛圍中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化學最基本的東西——實驗是“照本宣科”的搬到黑板上,搬到試卷里,學生沒有也不可能親身經(jīng)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使高效備考成為空談。在合作性的化學課堂上,學習任務前置,教師可以進行“圍觀”、點撥、糾正,將學生的質疑在小組展示時作為知識的易混點進行清理,讓備考的學習氣氛輕松起來、活潑起來。
【案例2】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時學生總是將它與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類比,很容易混淆二者的性質。例如:由CO2通入到BaCl2、Ba(NO3)2的溶液不會有沉淀,推理SO2通入到BaCl2、Ba(NO3)2的溶液中也有沉淀,原理是“弱酸不能制取強酸”。
學生只是考慮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屬于弱酸的酸酐,所以有以上的推理過程。忽視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是造成知識易混的重要原因。有了團隊在就很容易對這類知識的易混點進行清理。
三、“應試”是高效備考的目標,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的求異性思維提供了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
合作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總是進行著多邊互動交流。在小組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簡單的課堂提問更優(yōu)越。同時,學生能夠充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形成“同題異構”,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下激發(fā)出更大的潛能。
【案例3】學生對學習化學產(chǎn)生最大的錯覺就是用化學理論來指導實驗,他們將實驗的能力理解為化學理論應用的翻版。如:如圖是實驗室利用由KMnO4和濃鹽酸反應制取的Cl2,再將Cl2通過鋁粉加熱制取少量無水AlCl3(易升華、易水解)的裝置(夾持略),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和B儀器的名稱是什么;甲所盛何物?(2)乙、丙是否要加入何物。二者的作用是什么?(3)加熱Al之前要進行怎樣的實驗操作?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的易漏點是:
(1)將A誤認為是漏斗或長頸漏斗;將B誤認為燒瓶或蒸餾燒瓶等。
(2)認為甲中裝入的是堿石灰或NaOH等固體,沒有考慮堿性干燥劑吸收Cl2;丙中盛放的藥品只氯吸收Cl2,沒有考慮到防止外界水蒸氣進入裝置乙中的功效。
(3)加熱Al之前的實驗認為是檢查裝置氣密性,沒有考慮裝置中的O2加入時和鋁粉反應,或者是確定裝置內充滿Cl2的現(xiàn)象模糊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