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婭
摘要:學校教育是一項充滿情感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俺晒虒W所需要的并非強制性因素,而是如何通過因勢利導來創(chuàng)設善教樂學的活動氛圍,以有效激發(fā)學習情感?!庇捎谛闹前l(fā)育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屬于“唯情趣一族”,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和自控能力,他們對于游戲形式情有獨鐘,而且客觀存在著強烈的情感依賴性。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征,科學、合理而又巧妙地開展各類游戲教學活動,則能攫取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從英語游戲教學的有效價值、創(chuàng)建準則和運用事項等方面,試對此作出拋磚引玉之論,以期能夠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游戲輔助教學;情緒智力效應;實踐與思考
心理學和現(xiàn)代認知學認為: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因素主要有智力型和非智力型兩大類,后者亦稱為情感性因素,且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合則共榮、分則互損。非智力因素屬于人的內在驅動系統(tǒng),雖然不能直接地進入學習過程,通常卻以動機、情趣、意志、性格和氣質等精神力量,既可充分發(fā)揮指向、穩(wěn)定、強化和調節(jié)等功能,又能積極有效地優(yōu)化智慧行為,從而產生或強或弱的“情緒智力”效用。理論和實踐表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以游戲為主的情感實踐活動,可以創(chuàng)設善教樂學的良好氛圍,從中贏得“1+1>2”的實際綜合效果。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簡要性闡述。
一、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有效價值和作用
首先,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既抽象枯燥,又缺乏相應的語用環(huán)境,對于剛接觸的小學生來說難免顯得很陌生。游戲教學則順應活潑好動的天性,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學習情趣。其次,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如camping/trip/towel/tent/tin-opener等詞匯學完后,組織小學生進行設計或模擬表演春游活動。在情緒智力作用下,他們借助快樂游戲形式,既快速地掌握了讀音和詞義,又增進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再次,成功游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具有目標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等多元化特征。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淡化課程形式中放松身心、喜聞樂見,既活潑有趣又可留下持久深刻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來說,則非常有利于他們主動了解和掌控學情,更好地突出重難點教學內容。可謂是一舉兩得、教學相長。最后,“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于零。”游戲教學能讓兒童把所學英語認真及時地投入運用之中,更好地促進學用結合、知行統(tǒng)一。
二、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原則
一是趣味性和多元化相宜的原則。挑選或設計游戲形式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如telephone game可以看哪個小組傳話既快又準,還可分小組進行角色表演競賽。同時對游戲形式要富于變換,如Bingo game,低年級可以進行“填字母”,中高年級則可“填單詞或句子”。二是目的性和針對性相宜的原則。游戲教學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任務目標為中心,把重難點內容以游戲形式呈現(xiàn)出來,致力于“化難為易、寓教于樂”。如在教學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后,教師可快速出示圖片,讓學生在瞬間看到其中物品,然后憑記憶搶答,以強化和鞏固句型訓練。三是激勵性和可控性相宜的原則。例如“圣誕老人”游戲:-What would you like for Christmas?-I would like something(形容詞)-Here is a(形容詞)thing.It is a(物品名稱).對上述形容詞和物品名稱可限制范圍,以保證游戲活動的效果。四是參與性和合作性相宜的原則。如“旅程”游戲:讓同桌結伴,相互扮演對方父親或母親。找一學生到講臺前說“Lets go on a trip to BeiJing.(某學生),you come,too.”被叫者征求父母意見“Mother/Father may I go?”待獲得“Yes,you may.”后方可加入旅程……五是漸進性和挑戰(zhàn)性相宜的原則。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模仿性和好勝心。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和學生發(fā)展需要,安排與之相應的游戲活動來促進學習。如學完許多食物名稱后,組織學生開展“What's missing”和“memory game”等游戲,可有效消除學習疲勞心態(tài)。再如學完水果后,依次開展“聽聽、指指”“聽聽、畫畫”“聽聽、寫寫”等游戲,可以有序訓練小學生的聽的技能。
三、小學英語游戲教學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事項
小學英語游戲活動在形式上豐富多彩,在內容上廣泛深刻,能夠充分運用到發(fā)音、單詞、句型和對話教學等各個方面,既可單項獨用也可綜合使用。然而,游戲活動猶如散文精神——“形散而神不散”,這就對責任主體——教師提出了相應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要求:①要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教育途徑的多元化,兒童英語學習的起點、要求和欲望等在不斷攀升,若教師不能隨時應對教學所需的各種英語表達,游戲活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贊賞學生,可用Good!/Wonderful!/OK!/Smart!/Great!/Well?done!.Good?job!/Excellent!等不同口語方式進行表達,否則就顯得單調而枯燥。②要有較強的風趣意識和幽默感。對于學生而言,一個看似無意的眼神、一次傳遞笑意的神態(tài)、一句令人振奮的話語、一個熨燙人心的肢體動作,都會為游戲活動添光增彩、強化效果。③要有認真準備、精致運用的意識行為。教師要本著“節(jié)約化”原則,可用可不用的堅決不用,能少用的絕不多用或濫用,才能讓游戲活動發(fā)揮最大化價值。④要堅持“面向全體、激勵為主”的思想做法,讓游戲教學活動深入人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游戲法可充分發(fā)揮“添加劑”“粘合劑”“強化劑”“發(fā)酵劑”的價值效用。運用得法,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