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迎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將義務教育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三學段的具體劃分清楚地揭示了數學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三階段的教學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個階段性的、循序漸進和螺旋上升的推進過程。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學科每個學段的聯系更為緊密,銜接更為重要,前一學段對后一學段有直接的影響。第二學段承上啟下尤為重要,而不少學生從第二學段進入第三學段之后,在學習方法、內容等方面都不能適應第三學段的教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對接意識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因素。
一、從對接的意識和教學內容、課標上考查第二學段教師教學的現狀
二學段教師在意識上有了解三學段數學教學,并為后續(xù)學習服務的傾向,82%的教師經常會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考慮,18%的教師偶爾會考慮。45%的教師認為應該認真學習第三學段的數學課程標準,55%的教師認為第三學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了解一些就好。說明本校教師在觀念上還是很注重學段教學銜接的先進性的。但是具體對于第三學段數學學習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并不了解,或者了解較少,因為畢竟不是本職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36.3%的教師基本了解,27.3%的教師了解一點,36.3%的教師不了解。
因為對于第三學段教學內容和要求的不了解,自然無法在課堂中經常有意識地滲透一些第三學段的內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其中18%的教師會經常有意識地滲透第三學段的內容;73%的教師偶爾會滲透一些第三學段的內容;9%的教師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二、從教學方法上考查第二學段教師教學的現狀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對于初中教師上課的教學方式一般化的了解程度占到73%;一點都不了解的占到27%,其實除去教師自身學生生涯的中學數學課,的確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中學數學課堂。
第三學段的數學學習課堂容量大增,每節(jié)課合理的預習和復習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預習和復習的自主性還不夠,其中9%的教師會每節(jié)課都要求學生預習和復習;45%的教師大部分課會提這樣的要求;36%的教師會根據不同的新課內容偶爾要求學生預習、復習;9%的教師一般不特意要求。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開始,在第二學段段往往不那么重視,因此,到了第三學段時大多數學生不會預習,即使預習了也只是將教材內容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因此,我們小學第二學段的數學教師就應開始注重學生的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第二學段教師課堂教學方式上,大家還是很注重精講多練,注重學生自主探索、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82%的教師自認為完全能做到,18%的教師自認為一般。
具體到方程這一教學內容的對接問題上,看得出來,大家對于方程的教學還是很注重為后續(xù)學習服務的,其中82%的教師特別強調在應用題的教學上一定要求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應用題,18%的教師選擇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而不特別強調。關于方程的教學,小學在教學解方程時,可利用等式的性質,不必依據四則運算的互逆關系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要求)。這樣,學生到中學后就不需要另起爐灶再學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將使他們學會用代數的方法思考、解決問題,思維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對于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非直接性因素,第二階段教師的指引上出現了不同的差異性觀念
具體表現如學生對課外相關數學知識的閱讀,27%的教師有提出具體詳細的閱讀要求,并能不間斷地組織多樣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55%的教師對學生有提出課外閱讀的要求,學生根據各自愛好,讀就可以;18%的教師有要求過,但是對于學生是否閱讀沒有給予過多的后續(xù)關注。
對于教師自身是否需要了解關于數學史的問題,91%教師認為小學教師需要了解,9%的教師認為無所謂。
四、第二學段教師對于有效銜接的建議
大家在第三學段課標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都提議很想進入中學課堂學習觀摩,深入了解第三學段的課程標準,對于二三學段教學內容的銜接之處充滿探究的熱情,第三學段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狀態(tài)都希望給予更高的關注度。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研究和解決第二學段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對接第三學段的問題,其宗旨就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教師則是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重要角色,了解現狀能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余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198-199.
[2]任金紅.農村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蔡兆生,劉克環(huán).搞好中小學數學銜接 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J].數學教學研究,2000(05).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