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彬
摘 要: 在議論文寫作中,名言素材因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深厚的文化含量而備受學生青睞,但這些素材在積累和使用時,往往存在誤區(qū)。要在積累和使用這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使得名言素材起到應有的作用,為議論文寫作增添光彩。
關(guān)鍵詞: 議論文寫作 名言素材 積累 使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對論述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應考察能否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觀點,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撐觀點?!盵1]在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適當?shù)厥褂妹?,不僅能夠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而且能夠為支撐觀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積累和使用名言素材的誤區(qū)
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經(jīng)常碰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平時背了不少名言,但是到議論文寫作的時候,不知該用哪一個,怎么用。這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體現(xiàn)了學生在名言素材積累和使用上的誤區(qū):
1.積累時不得其法而濫記名言。名言大都蘊含深刻的哲理,學生積累時如果不得其法,只知一味地背誦,沒有查閱資料并深入地思考名言的含義,就會造成濫記名言,為積累而積累。
2.使用時不知其法而濫用名言。有的學生雖然積累了許多名言,而真正面臨寫作時不知道該怎么使用,經(jīng)常是堆砌名言,造成名言的濫用。
3.引證時缺乏分析而削減了名言的力量。很多學生對于引用名言之后的分析論證不夠重視。名言作為道理論據(jù)使用時本身只是寫作素材,不能代替論證。如果只有引用,而缺乏論證的過程,就走進了觀點加引語的誤區(qū),勢必削減了名言的力量。
二、積累議論文名言素材的方法
盲目地背誦名言,最終只能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應該有效地積累名言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法:
1.積累要從熟悉的課文入手。一提起名言總會給人很深奧、很難懂的感覺,一些學生還沒開始積累就有了畏難的情緒,雖然他們學習過的課文中就有許多對寫作很有幫助的文質(zhì)兼美的名言,但學生往往因為熟悉大都將它們忽略了,所以積累名言應該從課文入手。積累課文中的名言時,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首先把學生分組,讓他們摘抄必修課文中自己認為的名言,并在名言后點明它可以闡述的觀點,而后將他們所收集到的名言整理印發(f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去除那些不夠經(jīng)典的,以及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比較抒情的不適合在議論文中使用的名句,最后對挑選出來的名言進行整理歸納。在摘抄、討論、積累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積累名言其實并不難,同時在交流討論之中明白了什么樣的名言才能用在議論文中。
2.積累要向課外遷移。要減少教師改作文時產(chǎn)生的審美疲勞,學生僅僅積累課文中的名言是不夠的,應該向課外遷移,積累與眾不同的名言素材。從近兩年福建的省質(zhì)檢優(yōu)秀作文和高考滿分作文來看,大家平時接觸比較少的中外思想家、哲學家的名言應該是積累的重點。但從平時的寫作來看,名言用錯的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學生所積累的課外名言上。因此,在積累課外名言的時候,一是要懂得意思,要通過查閱資料乃至閱讀原著,理解它的表層意思和深層的含義。二是不要貪多,與其不加選擇地背誦一氣,不如牢記自己喜歡的、特別有感觸的名言,使用時自然就會得心應手、有話可說。三是對自己所收集的有些課外名言還要懂得它有什么樣的背景故事,即名言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三、名言素材在議論文寫作中的使用
議論文寫作要求文章具備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名言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能夠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層次,在積累了名言之后,重點在于如何發(fā)揮它們的功能,體現(xiàn)素材在寫作中的效用。
1.在議論文的開篇使用名言,能起到先聲奪人之效。古人寫文章強調(diào)“鳳頭”,我們寫議論文也是如此。開篇適當?shù)匾酶挥姓芾硇缘拿?,可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如學生習作《敢于創(chuàng)新》的開頭:
尼采有言:“我就是我自己的先驅(qū)。人要成功,首先要敢想敢創(chuàng)新!”罕見只靠模仿而有大成者,鄭板橋的書法之所以能名聞天下,就在于它雖集百家之長卻能創(chuàng)新,令板橋體別有韻味。想別人不敢想之事,行別人未曾行之路。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用尼采的名言開頭,指出了成功的首要條件是敢想敢創(chuàng)新,再用鄭板橋的材料引出了中心論點,銜接自然,一氣呵成。這樣的開頭要比一般的“引用材料加論點”的形式更有力,更吸引人。
2.在所舉的名人事例中引用名言,能增加可信度。事實勝于雄辯,我們在寫作議論文時,要用事例證明觀點。如果在使用典型人物的事例時,加入自己所說的名言,那么不僅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閱讀面之廣,而且能夠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例如2011年廈門高三市質(zhì)檢優(yōu)秀作文《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中使用了史鐵生的例子:
“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做的事情,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笔疯F生這樣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這是怎樣一種對生命安之若素的態(tài)度。只有昂首面對命運的一切詰難,以永無止境的信心和虔誠的信仰追尋靈魂的高度,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完滿,縱死而無憾。他奉行著純文學的理念,欲以精神的追求超脫現(xiàn)實中的苦難。“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這樣的自嘲恰是他樂觀內(nèi)里的表現(xiàn)。他以靈魂的探索,超越了疾病、外界環(huán)境、生死的操控,改變了世界,走在皈依的路上,或許魂歸地壇,是極美的意象。
作者在進行事例論證時引用了史鐵生的兩句名言,第一句體現(xiàn)了他對死亡安之若素的態(tài)度,第二句是他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的概括,即使是重病纏身,卻依然堅持寫作,這些正是他異于常人之處。這兩句名言很好地證明了“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的觀點,有了名言的使用,使得事例更真實可信,顯得厚重了許多。
3.在例后分析中使用名言,能增強說服力。議論文寫作要體現(xiàn)出思辨性,要“改變不深不透,不痛不癢的大話套話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深刻透徹地分析和解決問題”[2]。但有些學生只會在事例之后用簡單的因果論證或是假設論證,即用“因為……所以……”或是“如果……那么……”的句式將事例重復一遍,在這樣的分析中看不到學生自己的思想,缺乏說服力,對觀點形成不了有效的支撐。如學生習作《直面錯誤能重塑人生》中用到周處的事例和例后分析: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shù)匾淮蟮満Α:髞碇芴幊龕夯?、斬蛟龍后,聽說鄉(xiāng)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做一大禍害,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例子)。如果周處聽說了鄉(xiāng)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慶賀的事后,不是直面自己的錯誤,而是對那些慶賀之人進行打擊報復,那么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忠臣,名垂青史。可見,直面錯誤能重塑人生(分析論證)。
作者在例后分析中只是用假設論證簡單地重復了一遍事例再加上論點,從中我們只看到周處這個人是如何直面錯誤最終名垂青史。如果能夠在例后對直面錯誤為什么能重塑人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適當?shù)匾朊?,效果就會大為不同?/p>
直面錯誤乃至改過,是一種痛苦甚至不堪,需要很大的勇氣,記得呂紳在《呻吟語》中說:“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一認則兩過都無,一不認則兩過不免?!狈稿e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直面錯誤,乃至改過。就像周處,如果他聽說鄉(xiāng)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慶賀的事后,不是直面錯誤,而是對那些慶賀之人進行打擊報復,那么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忠臣,名垂青史??梢?,直面錯誤能重塑人生。
同樣使用了假設論證,但后者在例后分析之中用了呂紳的名言闡述了直面錯誤的作用:認過則兩過都無,將直面錯誤能重塑人生的原因揭示出來,不僅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而且讓原本樸素無華的論證變得精彩。
4.名言作為議論文的理論論據(jù)來使用,能增加論證的深度。議論文如果只是觀點和事例的組合,就會顯得平面化、缺乏層次,因此為論點找到確切的名言作為理論論據(jù),并對它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點充分聯(lián)系起來,可以將平面化的議論文引向深入。如學生習作《幸福就在身邊》在提出觀點并使用那些深知幸福就在身邊而獲得成功的名人事例進行論證之后,引用名言進行了說理:
弗里斯特說:“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只能走其中的一條,懷念著另一條。”另一條路一定充滿幸福嗎?生活中有些人總是迷失在這樣的錯覺里,一味羨慕別人,感慨別人比自己幸福,正如葡萄牙詩人佩索阿諷刺的那樣:“我羨慕任何一個乞丐,只因,他不是我?!苯Y(jié)果他們只能是郁郁終生。要相信,每個人的幸福都是獨一無二的,說不定你忽視的幸福正是別人所奢望的。當你苦苦追尋別人的那種幸福時,不妨回首審視自己所擁有的,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上例中先引用了弗里斯特的名言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有些人看不到自己的幸福,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幸福。而后使用佩索阿的名言將這種人的可笑又可悲的心理揭示得淋漓盡致。從全文來看,作者所引用的名言不僅高度概括了某些社會現(xiàn)象,而且將文章從正面的論證轉(zhuǎn)入了對反面的批駁,并指出只看見別人幸福這種心態(tài)的危害性,增加了論證的深度。
5.在議論文的結(jié)尾使用名言,能使文章收束有力。議論文寫作除了“風頭”、“豬肚”外,還要有“豹尾”?!氨病笔侵附Y(jié)尾時要干凈利落、堅勁有力。平時學生寫議論文的結(jié)尾時經(jīng)常用呼告的形式重申論點,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加上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就可以有效加大收束全文的力度。如學生習作《生無所息》的結(jié)尾段:
尼采曾言:“人就像一棵樹,它愈想伸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就必須不斷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向深處?!鄙鸁o所息,讓奮斗貫穿一生。
上例在重申論點之前加入了尼采的名言,不僅突出了主題,而且整個結(jié)尾段顯得簡潔、有力,為文章增色不少。
名言作為一種素材,在議論文寫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積累和使用名言的方法,使得“積累”能為使用而積累,“使用”能為議論文寫作增加論證的力度而使用,達到陸游所說的“天機云錦用在我”的境界,讓名言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永斌.我看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語文,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