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萍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有益于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fā)展。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不夠得當,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面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有必要結合小學教育實際,采取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以逐步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呈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語文教學
游戲化教學起源于娛教理念,是將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課堂教學所服務的,教師根據(jù)學習者的心理特征,游戲的情境性、趣味性、競爭性等將教育游戲融入到教學實踐中,設計并選擇合適的學習工具、運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以及評價方式等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游戲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對學生身心特點的分析來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并加以實施,并將課堂“游戲化”,這種方式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興趣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自我展示,更期待他人的肯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用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靈活使用兒童喜愛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并及時予以肯定來維持他們的識字興趣,樂此不疲。
1 猜謎語,識漢字
猜謎語是小學生喜愛的一種智力游戲。根據(jù)字的結構特點、字形、字義把字或詞編成謎語,鼓勵學生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在玩耍中識字。例如在教“拿”字時,可以用謎語: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通過生動形象的謎語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在猜謎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和比對不僅認識了“拿”的間架結構,還記住了這個字的特點。
2 編故事,識漢字
在教學中,教師巧用漢字的形和義之間關系的特點,通過生動的語言,把抽象的漢字轉換成畫面或故事情境,使學生輕松識記這個字。如學“休”時,教師邊講故事邊書寫筆畫:“一個人外出散步,走呀走呀,走累了,就靠在一棵大樹旁休息了(休)?!币簿褪钦f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給字配上“動畫”,讓靜止的字符都活躍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能力。
在教學“帶”字時,學生經(jīng)常把“帶”字寫錯,為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字的寫法,可以鼓勵孩子們編字謎或者字謎故事。有的學生說:“三個好朋友拉著手,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節(jié)目《紅領巾》,看得可高興了”。有的同學把“哭”編成:“兩個小女孩上學時遇到一條齜著牙的兇狗(犬),把她們給嚇哭了。”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就識記了漢字。可也以進行編背兒歌童謠,通俗易懂,念起來又瑯瑯上口,便于記憶,還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機械繁瑣的識字過程變得生動而有趣。
3 巧聯(lián)想,識漢字
低年級學生擅長形象記憶,引導學生通過漢字字形和直觀畫面的對比,尋找相似點,也可以記住漢字。比如在學習“燕”字時,由于這個字筆畫較多,識記、書寫起來有難度,就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燕子的形體圖片和“燕”的字形,就可以進行形象識記:“廿”是燕子的頭部;“口”是燕子的身體;“北”是燕子的翅膀;“灬”就好比是燕子的尾巴。通過對字的分解和對比,使學生腦海中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從而輕松認識并熟記漢字。
4 拆偏旁,識變化
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漢字中的每個構件都有其相應的作用:或示音,或示義,或示形、或能起到區(qū)分標示功能,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通過換偏旁或者加減偏旁的形式,分析每個構件的意義來幫助學識識記。讓學生不但掌握了這個字,而且在拓展中學會了其他新字。例如“胡”, 加“水”為“湖”,指“湖泊”;加“火”為“煳”,指“烤煳”;加“艸”為“葫”,指“葫蘆”;加“蟲”為“蝴”,指“蝴蝶”;加“米”為“糊”,指“糨糊”;加“王”為“瑚”,指“珊瑚”……群集的比較會讓學生把字義、字形、字音等方面聯(lián)系起來,快速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觸類旁通牢牢的記住這一類字,達到不僅知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實踐證明,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這類字的識字規(guī)律,減少錯別字,提高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
5 畫圖畫,識漢字
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要大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時機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字詞配上圖畫,圖文結合,不但記住了字詞,而且理解了意思,有時還能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如教學《春暖花開》一課時,里面有很多字詞都是描寫春天的,讓學生運用想象,給這些字詞配上一幅春天的畫,讓詞變成鮮活的圖畫在腦海里流動,還可以用這幅圖講一個關于春天踏青的小故事,既可以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又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給字詞配“畫”要結合在圖畫與文字的巧妙聯(lián)系中,豐富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6 做游戲,習生字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記憶保持的時間較短。如果教學方法乏味,就會影響學習效果。而使用卡片既直觀,又能起到娛樂的效果。教師可做一些拼音、偏旁、基本字、詞語等卡片,也可以教學生或家長制卡,卡片制作好以后,就能在課堂內外一起來做“找朋友”的組字詞游戲,同桌互相組、教師和學生組、家長和孩子組。也可以拿出所要識記的字,讓學生分解偏旁部首和基本字,并讀準它的拼音。為了更好的鞏固生字、詞語,還可以利用早晨學生一到校的時間做“過關”游戲。學生到校的時間不同步,先到校的學生可讀老師手中的字、詞卡片,完全讀對的獎勵一顆聰明小星星,并拿著字詞卡讓后面來的同學抽讀,不會讀的通過教讀掌握后過關。過關的同學繼續(xù)后面的游戲,大家讀完詞語在回座位。這樣的游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效果很好。
還如:摘蘋果、智慧樹、開火車、生字萬花筒、娃娃超市、風車轉轉......將這些游戲引入課堂,通過采集果實、增長樹葉、傳遞信息、組詞擴詞、介紹商品、描述景色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愉快的互動中認識漢字、運用漢字,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識字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滿腔熱情為學生搭建平臺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尋找識字中的童趣。這樣,識字將不再是孩子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孩子樂學善思,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思維,發(fā)揮出學生的能動性,然后教師再根據(jù)學習的成果進行查漏補缺,讓知識得以更正、補充。
總之,游戲化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給教學帶來了非常有益的變化,并且通過廣大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游戲化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游戲化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游戲化教學能夠將知識點融合到游戲中去,通過玩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于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2]李玉梅.《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