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輝 陳順偉
摘 要:羈押必要性審查是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在新刑訴法中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對公正司法有著重要的意義。新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明確了檢察機關開展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的權力與義務。同時,《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第一百三十九條、第六百一十九條等對羈押必要性作出程序性規(guī)定。
關鍵詞:羈押必要性;審查期限;構建思路
羈押是對人的基本權利限制最為嚴厲的措施之一,基于無罪推定、人權保障等現(xiàn)代法治理念,現(xiàn)代國家普遍將其定位于在其他替代措施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例外方法,并對其適用規(guī)定了嚴格的條件、程序、期限和救濟方式等,以避免在法律上無罪的人承受有罪處罰、罪輕的人受到重刑的對待。我國具有自己的國情,就目前的形勢,不可能進行羈押制度的徹底改革,即不能照般西方的羈押司法審查制度。但是本文力圖在現(xiàn)行的制度體系框架內(nèi)提出漸進的改良構建思路,以期構建符合我國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
一、規(guī)范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流程
因為捕后羈押必要性機制的運作必須有章可依,可以對權利告知、啟動主體(誰提請啟動)、程序啟動(誰啟動)、審查主體(誰審查)、審查方式(如何審查)、決定程序(如何決定)、通知執(zhí)行、權利救濟、監(jiān)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工作流程的規(guī)范化
1.關于權利告知
在捕后一并告知其及其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在聽取被害人、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意見的同時,一并聽取其是否同意或是否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意見。
2.關于審查期限
如果是嫌疑人一方申請啟動,按新刑訴法第九十五條的規(guī)定三天內(nèi)審結;如果是主動啟動的話,期限可以放寬至七日。
3.關于權利救濟
犯罪嫌疑人一方、偵查機關對于檢察機關變更強制措施有疑異,均可向檢察機關申請復議;而偵查機關若不執(zhí)行檢察機關的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的話,檢察機關也可向上級檢察機關反映,由上級檢察機關向同級偵查機關反映。
二、明確羈押必要性的條件
在規(guī)范了程序流程后,最主要的還在于實體審查上。本文認為應當堅持全面審查原則,因為捕后繼續(xù)羈押必要性制度有兩個功能,即于對逮捕的合法性和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當然在審查了合法性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羈押的必要性。本文認為《刑事訴訟規(guī)則》第六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有關機關提出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書面建議”,這是對于依職權變更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針對的是明顯不適用繼續(xù)羈押的情況,且最后第(六)、第(七)項的規(guī)定非?;\統(tǒng),系兜底條款。因此,建議對羈押必要性工作機制中認為犯罪嫌疑人在押期間有變更強制措施必要的情形可以進一步細化: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或者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yǎng)人的;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雙方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達成和解協(xié)議,經(jīng)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和解系自愿、合法的;③案件事實基本查清,證明犯罪的主要證據(jù)已經(jīng)收集,且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jié)較輕的。
三、建立羈押必要性說理機制
根據(jù)《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第2款:“任何人被逮捕時,應當被當即告知逮捕的理由,并且被立即告知對他的任何”世界各國對于任何拘捕或羈押的通例是,盡量以其能懂的語言告知、說明并以書面形式或者可以理解的或可以用易懂的方式告知其被拘捕或者羈押的理由。①雖然我國法律也規(guī)定公安機關在執(zhí)行逮捕時,必須說明逮捕理由,但目前實踐中,公安機關只是簡單地告訴嫌疑人是因為涉嫌什么罪名而被逮捕,卻未告知其羈押必要性理由。
為了把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這一法定權利轉化為現(xiàn)實權利,我國也應建立羈押必要性說理制度。即偵查監(jiān)督部門作出批準逮捕決定時,應當以書面形式說明予以羈押的理由,并將該理由隨《批準逮捕決定書》一同交至偵查機關,由偵查機關一并告知犯罪嫌疑人,共送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參照偵查監(jiān)督部門對于批準逮捕和不(予)批準逮捕說理制度的規(guī)定,即在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過程中,如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和依據(jù)。這樣一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在行使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的權利時才更有針對性。
四、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機制
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除了要與刑事和解、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結合起來之外,還要與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等已有的工作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司法資源,使審查機制工作取得最大的效益。
1.推行輕罪案件快速辦理機制
為了防止羈押超過被追訴人可能判處的刑期,可能給其權利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檢察機關在辦理輕罪案件時,應當啟動快速辦理機制。
2.積極推進刑事和解
從具體適用情況來看,在羈押必要性審查問題上,刑事和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說來,犯罪嫌疑人是否愿意賠償、被害人是否同意達成諒解是判斷犯罪嫌疑人“社會危害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刑事和解成功,可視情況變更強制措施,這樣使得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較好地統(tǒng)一。
3.積極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堅持教育、感化、挽救,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鑒于此,我們從教育、挽救出發(fā),在審查起訴階段應主動啟動繼續(xù)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一旦該未成年人有解除羈押的可能性,便可建議對其變更強制措施,有效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陳衛(wèi)東主編.《模范刑事訴訟法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11年版,第155頁.
參考文獻:
[1]穆春.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的構建
作者簡介:
高洋輝(1984~),男,福建漳州人,法學本科,現(xiàn)為泰寧縣人民檢察院干警。
陳順偉(1988~),男,福建泉州人,法學本科,現(xiàn)為泰寧縣人民法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