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展機
摘 要: 作文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語文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小學生怕寫作文,一看見作文題目就犯怵,對作文毫無興趣可言,以至于應付了事,這是小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作者在小學從教多年,深深體會到小學作文教學的難處,結合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對此進行說明。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語言積累 作文興趣
新課程改革猶如一縷春風,吹遍整個校園,然而小學作文教學卻舉步維艱,學生一想到要上作文課就頭疼,滿臉心不甘情不愿,語文教師也認為作文教學難教,作文沒少練寫,評講課沒少上,各種心思沒少花,可學生的作文成績還是不見起色,沒見提高不少。這可如何是好?小學作文教學難教是個現(xiàn)實,但我們不可回避,因為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就學生說,作文是各學科學習的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jīng)驗,以及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xiàn)?!币虼耍囵B(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僅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更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社會交際。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呢?我對此談談看法。
一、多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腦中如果沒有足夠的素材,寫作文就只能像擠牙膏一樣,想一句寫一句,寫一句玩一會兒,結果最終成文前言不搭后語,整篇文章結構不清,思路混亂,怎樣積累作文素材呢?
1.讓作文走進大自然。生活是一個廣闊天地,里面的素材豐富多彩。風景優(yōu)美、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態(tài)的動植物,不僅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直觀教具,還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學生并不缺少素材,而是不善于感受生活,不注意積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要引導學生看看大自然、聽聽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讓孩子經(jīng)常接觸大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教師要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感,帶領他們看看彎曲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形態(tài)各異的樹木……從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感受大自然純粹的美。如有一次我?guī)ьI學生到村子里最古老的大榕樹下玩,回來后,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好茂盛的大榕樹,活像一把綠色的巨型大傘,撐起大半個天空,傘沿有一道道金光,像利劍一樣穿過小樹梢,照射在地上,像天上的小星星,可愛極了??吹竭@篇文章,我的眼前頓時一亮,學生竟然能寫出如此想象力豐富的句子,真是不敢置信。
大自然除了用眼睛看外,還可以用耳朵聽,大自然的一切聲音都是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細細聆聽天籟之聲:樹林間的鳥啼聲,枝頭的蟬鳴聲,小溪的流水聲,風聲雨聲……這些都是自然界天然的美妙音符,是不同生命用它們的語言告訴我們它們的歡樂。如有一次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一次遠足之后,回來后有一位學生寫道:春天的小溪唱著嘩嘩的歌;夏天的小溪在狂吼奔騰;秋天的小溪彈著叮叮咚咚的小曲;冬天的小溪在靜靜地沉睡。精彩的排比句寫出了小溪一年四季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語言簡潔明了。
2.積累好的詩句、名言、名人事例,為文章增添色彩。學生習作中有很多都是語言干癟、口語化嚴重,而這些都是學生不注重語言積累的表現(xiàn)。如果學生在文章中適時引用幾句詩句,在議論文里適當穿插一些名人事例,就能使讀者眼前一亮。如寫母愛時,在結尾處運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僅起到點題的作用,還為文章增色不少??吹斤h落的花瓣,就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就想到“團結的意義”等。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筆和一本草稿,把你的所見所聞及時記下來。”
二、合理審題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有些教師改作文時常常搖頭嘆息,有些學生的作文用語很精彩,結構符合邏輯,可是要不偏題離題,要不不能抓住重點,文體不合乎要求。這些都是學生審題不清的表現(xiàn),找到癥結之后,就要在這方面加強引導。
1.擴縮法:作文題目要求一般都是寥寥數(shù)語,或者簡單幾個字,可以加上適當?shù)南拗菩哉Z言;也可以將字數(shù)較多的作文題目壓縮成幾個字,抽出主干詞或中心詞。
2.標識法:通過辨識題目中標示文體的詞語明確作文的體裁,如《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記一次植樹活動》、《我的同桌》等明顯有標明時間、地點、人物、景物的,應寫成記敘文;文題中出現(xiàn)“談、說、議、評、讀、啟迪”等字眼的一般要寫成議論文。
3.尋“睛”法:尋找題目的“題眼”,也就是題目中的關鍵字眼,若題目是偏正結構,則題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難忘的那張臉》,“難忘”是題眼。《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最深”是題眼。
三、優(yōu)秀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是寫好作文的助力劑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毕胂笫菍W生打開科學、創(chuàng)造大門的鑰匙。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應用豐富的想象描繪未來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
1.結合課文,展開想象。課文是學生寫作的范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文內容、插圖讓學生練習改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是促使學生迸發(fā)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如《第八次》一文,要求學生想象:當時布魯斯會怎樣動員幾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來參加第八次抵抗?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續(xù)寫出符合事情發(fā)展的故事,從而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2.練習續(xù)寫,拓展想象。有些課文表面已經(jīng)結尾了,可是深思一下,蘊意深長,教師應當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小稻秧脫險記》一文,小稻秧在噴霧劑大夫的幫助下脫險了,小稻秧會怎樣感謝噴霧劑,他們會有哪些對話?不僅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學生受到很好的教育。
3.填補空白,引發(fā)想象。教師可在教學中選取一些相關的事物和詞語,讓學生想象,填補其中的空白,是提高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可讓學生在圖中添上自己喜歡的幾種小動物,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上,然后給整幅圖涂上顏色。學生很樂意地在天空畫了小鳥,在小河畫了魚和青蛙,在樹林里畫了兔子、蝴蝶、蜜蜂等,然后根據(jù)畫面展開想象,進行作文,既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又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都是有待澆灌的幼苗,需要教師細心教導,耐心引導,恰當運用大自然里的一切,積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運用課本資源,持之以恒,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3]顧振彪.關于新課標中寫作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