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清
【關鍵詞】 問題學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44—01
問題學生的背后隱藏著問題父母和問題教師等。家庭教育不當會造成問題孩子,學校教育不當會造成問題學生,并促使更多問題學生的產(chǎn)生。問題學生是每個班主任都能遇到的,他們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厭學、自卑、品行不端等。本文重點從家庭和學校兩個角度來分析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希望能給家長和教師以警示和思考。
一、家庭教育不當會造成問題孩子
高爾基說過:“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養(yǎng)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yè)?!蔽覀兒芏嗉议L對孩子疼愛有加,教育引導卻不足,為避免形成問題孩子,家長應該在以下方面引起注意:
1. 初犯錯誤寬大處理。成長中的孩子難免會犯錯,對于第一次犯錯,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及其后果,讓孩子在誠懇認錯的基礎上努力改正,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給予懲罰,這樣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和抵觸心理。
2. 興趣愛好廣泛培養(yǎng)。興趣愛好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孩子的興趣愛好。
3. 懲罰孩子需要智慧。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方式的選擇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懲罰過輕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
4. 習慣培養(yǎng)持久嚴格。玉不琢不成器,培養(yǎng)習慣要從細微處入手,越細越好。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對應著某個習慣,是好是壞一目了然。家長對孩子的“修剪”和“栽培”不能簡單粗糙,更不能懶惰和放任,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性特征,當然也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地檢查督促。
5. 品行問題積極面對。《弟子規(guī)》中講:“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笨梢?,古人對孩子道德品質的看重。未成年人道德觀正在形成,出現(xiàn)品行方面的問題很正常,作為家長,對問題孩子最忌諱簡單粗暴,應當視孩子為一棵成長的樹苗,給他們陽光雨露和養(yǎng)分,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總之,什么樣的家庭會孕育什么樣的孩子,傳承家風,再塑家風,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抓手。
二、學校教育不當會造成問題學生
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中的特殊分量,可能一個不經(jīng)意的言行,就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教書育人不可隨意,更不可懈怠。教師教育行為如果不當,不但不能幫助問題學生,反而會助推更多問題學生的產(chǎn)生。
1. 不放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班班都有,各不相同。部分教師面對繁雜的工作量,對問題學生聽之任之,無暇顧及,不能深入研究,其往往表現(xiàn)為討厭、嫌棄。其實,面對問題學生,教師應積極引導和教育他們,采取一些措施控制和改善這種狀況,倘若能走近他們、關注他們,或許能喚起他們內(nèi)心積極陽光的一面。
2. 關心和愛護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形成,不管是內(nèi)因還是外因,他們自身已經(jīng)是受害者了,內(nèi)心也承受著各種不安和折磨。面對問題學生,教師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惋惜和憐憫,因生惻隱之心而給予愛和幫助,這種愛的本質便是“仁”,是對問題學生由衷的關懷。
3.教育問題學生藝術化。教師是學校這片沃土的“園丁”,用心栽培、用愛關懷每一個學生是其應盡的職責,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修修剪剪更是不可或缺。就教師而言,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善意的詢問、一個就地取材的故事、一個精心設計的游戲都比威嚴逼供好得多。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教育問題學生時要采用藝術的教育方法,不妨稱它“無痕”化栽培。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把兒童教育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要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學校,三是兒童所在的集體,四是兒童本人,五是書籍,六是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單從排列順序上來說,家庭無可爭議地被列在首位。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所以,在引導和教育問題學生時,父母和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實施正確的教育。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