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yǎng)進行了如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重視誦讀,加強閱讀語感與人文素養(yǎng)的和諧統(tǒng)一
誦讀歷來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指出誦讀的地位以及對理解的作用。上個世紀末,我國有很多國學大師以及學貫中西的學者,比如郭沫若、魯迅等都曾經有過私塾誦讀的經歷,這個誦讀的經歷為他們在語文界的文學才華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雖然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年年都在強調,但是誦讀一直都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沒有把誦讀當成教學目標來實施,教學中教師也很少給學生足夠的誦讀時間,小學語文教學通常是分析詞句的結果、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特點等。誦讀得不到重視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難以正確分析文章,學生也難以做好練習,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激發(fā),語文學習能力當然難以提高。在這種缺乏誦讀的教學中,教師自顧自地講,學生由于對課文感知不足,缺乏學習的興趣,長期這樣下去,學生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和厭惡情緒,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樣,誦讀不夠,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難以提高。
因此,重視誦讀歷來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誦讀,一定要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目前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士開始認識到,誦讀對強化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要加大誦讀的訓練量
一堂課,應保證主要時間用于指導學生讀書,而不是進行瑣碎的分析。通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讀,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通過讀,強化記憶,培養(yǎng)語言思維能力;通過讀,最終提高感悟語言的能力。同時,通過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
(二)加強誦讀的指導和督促
加強對誦讀的指導,對誦讀的指導應從督促學生講普通話開始,這是訓練誦讀語感的必要前提。接下去,要結合誦讀實踐,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知識,使其有“跡”可循,不至于漫無目的,無所適從。在課前要布置誦讀預習,課堂上要檢查,檢查后要有中肯的評價、具體的指導,應適當地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課后還要布置誦讀作業(yè),不僅閱讀課文,還得讀課外的美文,鼓勵學生對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成誦。
二、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一)教師要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過去主導語文教學的地位,而是應當將學生作為學習語文的主體。要轉變角色,教師應當成為學生思維的啟迪者、情感的傳遞者以及知識的指導者,應當要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tài)度、真誠的感情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擔任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教練員,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教師還應充分給學生以鼓勵,對于學生的一些充滿新意的想法應當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贊揚,從而激發(fā)學生大膽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膽量、自信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樂于標新立異。對于某些學生存在的一些難以讓人理解的做法,教師不應當立馬批評指責,而是首先包容和理解學生,然后對其合理的成分進行鼓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信心。
(二)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師平時的工作也比較單調枯燥,在閑暇之余,教師應當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愛好,找尋生活中的樂趣,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業(yè)余生活,還能提高教師的審美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排上用場,將這種精神感染學生。
(三)教師要培養(yǎng)反思的習慣
反思能夠發(fā)現工作的不足之處,并且積極找到解決辦法加以改進。善于反思的人不僅性格謙遜,而且還有一股不服輸、勇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反思課堂的一些現象,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給予學生一些力量和啟迪,如何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如何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的學習,等等。只有經常反思,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加強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課外自修也是提高和豐富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好辦法。因為更多的課堂知識要求在課外消化,更多的教育思想要和社會對照,更多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要在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共同培養(yǎng)而成。進行課外自修來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其實朗讀和背誦的作業(yè)比字、句、詞練習更重要。
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首先,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同讀10分鐘,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興趣,減少作業(yè)量,為學生節(jié)約10分鐘進行閱讀,在父母的陪同和監(jiān)督下,讓孩子讀10分鐘書等等,都有助于學生在課外繼續(xù)鍛煉和造就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其次,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之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的把握,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背后深刻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寫作相關文章的思想精髓及所表達的中心內涵,主人公在文章中的行為是通過哪些手段和方式來完成的等等,并查閱大量的工具書、收集相關資料,把文章理通順,才能閱讀出真正的效果來,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僅學會學習,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人文教育。另外,給學生介紹和推薦在課外閱讀大量的名著、古文詩詞,誦讀孔孟之道、哲學經典、中國的傳承文化等。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就從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參考文獻
[1]忻娟.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0(11):60.
[2]李洪梅.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2):120-121.
[3]鄒霽.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5(16):6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