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紹海
摘 要:高中體育新課程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要求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體育基礎。通過對高中體育訓練中分層訓練法的使用進行研究,旨在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與建設。
關鍵詞:分層訓練法;高中體育;運用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得到顯著提高,促使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正視了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旨在針對學生個體能力與基礎的差異制訂更有效的訓練計劃?;诖?,本文在此淺談分層訓練法在高中體育訓練中的運用,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
人類的基因決定了人類多方面的差異,也造成不同學生在體育方面取得不同的成就。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分層訓練,其根本就是針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體育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實施不同層次的訓練,引導學生獲得全面的提升。
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以此支撐分層訓練法。首先,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以男子1000米長跑為例,身體素質(zhì)好的學生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同時保持一定的體力。而身體素質(zhì)相對較差的學生,不但無法完成任務,甚至會出現(xiàn)暈厥、臉色蒼白等癥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將學生進行歸類,區(qū)分出身體素質(zhì)強弱的學生。
其次,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體育基礎。以籃球教學為例,部分學生從小熱愛籃球運動,也擁有一定的運動細胞。因此,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參與籃球比賽,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績。相反,部分學生連投籃的基本姿勢也沒有掌握,體現(xiàn)出學生沒有足夠的體育基礎。
再次,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積極性,部分學生在體育教學和運動中表現(xiàn)積極,有意識地進行運動,而另外一部分學生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體育基礎和積極性,可以將學生按照高低秩序分為A、B、C三個層次。
二、制訂有針對性的計劃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籃球教學為例,針對基礎好、能力強、積極性高的A層次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直接略過基礎性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進一步提高,同時領悟體育
精神。
針對基礎一般、能力較好和積極性相對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訓練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分組練習投籃、運球等項目,或者采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安排學生進行運球游戲。其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基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和游戲教學中感受體育的樂趣,使學生的技能得到進一步鞏固。
最后,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力。因此,教師并不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為主要目標,而是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鍛煉身體并舒緩緊張的學習壓力。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投球練習,通過基礎性的練習讓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這種運動強度不高的項目并不會受到學生較大的抵觸,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三、分層評價
在高中體育分層訓練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對于A層次學生,教師評價的目的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動力和激情,引導學生在體育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引導學生產(chǎn)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對于B層次學生,教師評價的目的是鞏固學生信心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能夠在體育教學中保持活力,逐步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zhì)。對于C層次學生,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鼓勵,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育教學,并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zhì)。
總的來說,分層訓練法能夠幫助教師制訂更合理的訓練計劃,有利于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分層訓練法的起步較晚,需要教師不斷總結(jié)和反思,完善分層訓練法,推動高中體育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陳宗權.淺談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J].成功:教育,2010(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