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教學活動一定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學情,目前許多體育課堂沒有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發(fā),只是機械死板地照搬教學大綱的教學流程,造成體育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消極厭學的情緒開始蔓延。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當前初中體育進行普化學情分析,并提出有針對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初中體育;立足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一定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學情,而初中體育學情不但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還要考慮他們的認知情感、身體狀況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等。初中生基本上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正處于身心飛速發(fā)展的青春期。此時,他們的骨骼機體和肌肉韌度等機體技能亟待完善,學習鍛煉中敢于嘗試,但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細節(jié)而造成傷害……等等都是初中體育課堂的主觀背景。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積極認知和注意的學生實情,如果我們熟視無睹,那體育教學就不接地氣,就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和鍛煉需要,就無法有效提升同學們的體育技能。因此,筆者特此對初中體育學情進行簡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應對策略:
一、初中體育普化學情簡析
目前諸多一線體育老師只遵照教學大綱來一章一節(jié)地進行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如此體育課堂,貌似整體劃一,其實沒有做到以生為本,又怎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呢?普化學情就是當前初中體育普遍存在的實際學情,囿于篇幅,筆者不針對細節(jié)問題一一討論,暫對一些共性的學情進行探索:①沒有根據(jù)學生機體機能和運動協(xié)調能力進行分層設計;②照本宣科的講解和機械的訓練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情趣;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合作訓練的積極性。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實際學情,就不能掌握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技能鍛煉需要,就不能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幫學生克服畏懼心理,進行實現(xiàn)打造陽關體育,增強技能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目標設計一定要參研學情
教學目標不是教育部門的統(tǒng)一指揮,而是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學情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的契合點統(tǒng)籌設定。教學活動是有很強目的性的活動,沒有目標的體育課堂不能保障有序完成教學內容,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當前多數(shù)孩子都來自獨子家庭,從小沒有進行過吃苦鍛煉,對于比較艱苦和堅韌度要求比較大的初中體育鍛煉本身就有畏懼心理,再加上許多技能本身就必須通過反復的練習,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鑒于此,我們就不能一刀切地講解和訓練,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一,根據(jù)往常的運動成績和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學習層次劃分;第二,通過溝通,摸清大家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情況,找到大家喜歡接受的引導方式;最后,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定制層次內小目標。只有這樣設置,才能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讓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能促進不同身體狀況的學生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三、教學活動設計一點要立足學情
教學活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所以教學活動更要以學情為基準,分析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教學內容的結合節(jié)點。我們可以在課下隨機約訪幾位不同層次的同學,根據(jù)他們的運動需求和認知情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設計。例如:教學《籃球原地運球》的過程中,筆者就先通過課前訪談了解到同學們都希望設置技能扎實跑跳基本功又能又能提升控球技能的靈活的課堂形式。于是,筆者就根據(jù)有針對地進行了如下設置:①運動游戲夯實跑跳基本功。圍繞籃球場端線繞籃球場由跑圓轉變成跑籃球場內線再轉變成蛇形跑。②傳球游戲提升控球能力。將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圍成一個圓,編好號,中間站一名學生,進行原地運球5次后報出一個數(shù)字,將球拋起,該數(shù)字的同學迅速接球,并繼續(xù)進行游戲。
四、合作學習是學生積極的認知情趣
以學情為基準分析學生的合作需求能夠更好地設計合作學習活動。具體的做法:①分析學生的合作伙伴選擇。進行運動分組的過程中盡量要采取學生的主觀意愿,讓學生組成小組。而對于需要調整的小組成員教師則要重視對組長進行德育教育,讓組長能夠接納弱者,幫助同學盡快進步。②分析學生的合作活動需求。教師要利用訪談、課中觀察等手段了解到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合作活動,這樣能夠讓教師設計出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合作活動。比如:我們在學習《側手翻》時,為了安全起見,練習者需要有人幫護,就需要多人或者雙人相互協(xié)作來完成練習,但是常常對保護者不放心,因此我們就可以安排臂力比較大的多位同學來做“保護者”,從心理上破除學生的不安全感。這過程中,要求保護者的右手務必跟緊練習者的體前與左髖部屈等,然后左手在右手的下方緊跟練習者的右髖,這樣才能消除安全隱患,才能讓練習者放心完成訓練。
五、承認學生差異,設置分層教學
同學們在客觀上存在學習和認知上的差異。因此,我們一定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通過問卷和以往的課堂表現(xiàn)來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歸類,諸如:學生身體狀況差異,運動技能、知識和學習能力、學習及興趣愛好等狀況都要進行綜合參考,通常我們可以將學生成A、B、C三個能力及認知層次,然后我們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目標設置。
比如在教學籃球時,筆者進行的如下分層設置。
總體目標:了解和熟悉運球動作要領和禁忌,學習和掌握籃球的運球、投籃等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練習能基本掌握并完成運球、投球一氣呵成,并有一定的成功率,同時在訓練中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A組目標:熟練掌握運球的基本理論知識,對運球規(guī)范禁忌及投籃技巧有有一定的認識,通過練習能基本掌握運球到投籃的基本技術動作,在實踐中深化對動作要領的理解,逐步提升命中率。能在接下來的教學比賽中,完成基本比賽流程和任務;
B組目標:除了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外,還要有能在實際練習中,靈活處理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組目標:熟練掌握籃球運動的各個流程動作要領,具有處理各種應急反應,有團隊精神,能打一場精彩的籃球對抗賽。
上文是筆者在多年的一線體育教學實踐中對如何立足學情,有針對地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形式的探索與研究??傊?,實際學情是我們開展教學的前提基礎,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感和身體機能,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完善體育教學,達成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