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輝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更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期對相關的教學人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師與學生;溝通合作
一、培養(yǎng)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加強師生間的溝通
教學實質就是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交往、積極互動與合作,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點。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比如開學初跟學生說的第一句話:本學期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會有講錯的時候,有錯必糾、有糾必獎。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會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師生間的隔閡少了,情感距離近了;二是學生在獵奇的心理作用下,會很仔細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然后挑出老師的錯誤,娛樂老師娛樂班級,這樣整個課堂的紀律以及認真聽講的學習氛圍就會變得更加溫馨和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體驗到互相尊重、友善的師生之情,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師生間有效的溝通。學生不再害怕老師,老師不再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愿意主動問老師問題,愿意和老師講真心話,說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困難,并且敢于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上七年級中國古代史下冊第11課《明朝的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鄭和下西洋這一知識時,課堂上介紹了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的故事,一個學生突然提問:“老師,那朱棣就是壞人了,那還干嘛派遣鄭和下西洋?”這樣的一個提問,當時我愣了一下,心里想,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初一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還不全面,往往喜歡用“壞人”或者“好人”這樣的詞語來評價人物,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存在于班級中大多數(shù)同學的腦海里。因此,就有必要借這次機會在班級里面糾正并教授學生科學的評價人物方法。但是,我沒有馬上就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向全班提了一個問題:“按照同學們的說法,朱棣篡奪皇位了是壞人,那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過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他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是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于是,我就馬上再拋出一個問題:“那么大家通過學習應該知道唐太宗也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上臺的,那他也是壞人嗎?”此問一出,學生都不說話了,臺下一片默然,他們在思考,這時候就輪到我來和他們交流了,我靜靜地說道:“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單純的用‘好或者‘壞這些絕對肯定或否定詞,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人物,主要是分析他是否對國家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是否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住評價歷史人物正確的方法。像唐太宗、明成祖二人雖然篡奪皇位,但他二人勵精圖治,使國家變得的安定與繁榮,社會經(jīng)濟不斷向前發(fā)展,從時代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是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因此是功大于過?!焙喓唵螁螏追昼姷慕涣髋c溝通,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的因材施教,師生之間的互動,相互影響,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從而達到不斷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小組合作關系,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可將學生合理劃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通過歷史學科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小組各成員分工明確,共同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一方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認知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校全面鋪開的“導學—展示—反饋”教學模式就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互助性學習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以八年級上冊第9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為例子,在講解新課時,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老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沈泊塵先生于1919年創(chuàng)作的、與“五四運動”相關聯(lián)的漫畫《山東·青島》,漫畫展示的是一個骷髏的口中銜著“山東”、“青島”企圖往下吞,拼命向外拉的是中國人民群眾??吹铰嫞蚁嘈艑W生的注意力瞬間就會被醒目的畫面所震驚和吸引,思維涌動,課堂氛圍也會活躍。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適時提問:1.額頭上畫有“太陽”標記的骷髏暗指哪個國家?2.它口中銜著“山東”、“青島”企圖往下吞,寓意什么?3.畫面上“人群”正用繩索套著“山東”“青島”奮力往外拉,不讓其被吞咽,指的什么事件?
第二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2分鐘的合作交流,找到老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
第三步,讓學生上臺展示,與其他小組交流、互動。通過這種方式,把學生獨自意見表達的競爭方式轉換成了組內團隊合作、組外探討各抒己見的方式,也使得原來教師與學生的單向交流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向交流。這樣既可以避免死記硬背,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更多需要的是教師先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師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宇.合作,學生成長的另一只翅膀[J].成才之路,2010(1).
[2]張瓊.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初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7).
(作者單位:廣東韶關市田家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