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菊
摘要:在新課改形式下,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大課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水平、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的長期努力和學生對知識的不斷積累。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積極探求改進措施,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存在問題 改進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尋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下,教師要積極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在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用的是應試教育,這種教育觀念在人們的心中已經(jīng)根深蒂固。而從當前的教育形式來看,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考核評價標準仍是考試成績,在學生的升學考試中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饕匿浫藴剩m然國家在十幾年前就提出素質(zhì)教育,但大部分學校采取的仍是應試教育。為了提高升學率和學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很多學校把考試成績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導致了學生的高分低能,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初中語文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學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和考試時的答題技巧,要求學生通過硬性的背誦和練習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至于學生是否理解和領會了知識則不太關心。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擴散思維的形成,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二)教學方法落后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課本、粉筆和黑板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是簡單地講解課本知識,如字詞的讀音和意義、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文的寫作等,要求學生機械地背誦,通過大量的記憶積累知識。在新課改形式下,許多語文教師沒有及時轉變教學方法,仍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簡單落后的教學方法與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需求,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三)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打造高效語文課堂至關重要。高素質(zhì)的教師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更多更大,能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語文教師的水平不高、知識有限,尤其是一些老教師,開拓進取的精神不強,不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有的教師雖然也能認識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師的水平有限,致使在實際操作時缺乏操控能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也有極個別教師缺乏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zhèn)湔n、沒有認真研究課標要求,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混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改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語文課堂、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起指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才會樂學、好學、善學。初中學生普遍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設教學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加師生間的了解和互信,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置合適的教學問題至關重要。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做到因人而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的問題要有所不同,促使學生共同進步。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層次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對課本的深入分析,加強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廣大教師已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被廣泛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教學內(nèi)容制成集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和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的播放直觀地展示課本知識,給學生以聽覺和視覺的盛宴,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和吸收。
(五)提高教師的水平和能力
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水平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實質(zhì),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加強學習,通過網(wǎng)絡遠程學習、到大學進修、與其他教師交流溝通、自學等方式開闊視野、提升素質(zhì),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同時要有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把教育事業(yè)當作自己崇高的理想,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才能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總之,語文是初中階段的主要學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