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躍春
摘 要:生生交流是課堂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生生交流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創(chuàng)建學生交流平臺,促進生生有效交流,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課堂生成
“生生交流”,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只重視師生交流,認為師生交流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只要有高效的師生交流就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因此,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完全參與到教學中來,我們應該重視“生生交流”,通過“生生交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程標準也提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倍o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就應該創(chuàng)建各種平臺,有效實現(xiàn)生生交流,讓學生邊合作、邊實踐、邊交流、邊探索。
一、小組合作是生生交流的橋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中加入了小組合作討論環(huán)節(jié),但很多設計都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那么,怎樣的合作才是高效的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評價到位
教師應該設計目標明確的合作活動,并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和討論的目的。比如,我在“眾數(shù)”一課中,在學生小組活動前,借助PPT明確提出了下列要求:
(1)組長組織同學有序地交流完預習紙的全部內容。
(2)邊交流邊訂正預習紙上的錯誤。
(3)不懂的地方做標記。
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討論時有針對性的指導,防止學生在討論中出現(xiàn)“不知道該干什么”的情況。同時,為了保障學生討論的高效性,教師應該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及時指導,并根據(jù)學生交流的表現(xiàn)制訂一定的評價標準,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結合實踐,富含趣味
為了提高學生交流的積極性,我們應該多創(chuàng)設和生活有關的活動,這些活動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是學生交流的動力。比如,在“眾數(shù)”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請大家收集小組內所有成員的鞋子碼數(shù),并找出這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這樣一來,不但滿足了教參上“要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的要求,而且生動有趣的活動馬上將這節(jié)課帶入了另一個高潮。
3.把握脈絡,找準時機
教師要把握好教學脈絡,在準確時機設置相應的活動內容、安排合適的活動時間。同時也要找準時機,在適當?shù)臅r候介入合作、總結提升合作成果。比如,在“眾數(shù)”這節(jié)課中,我將“收集小組成員鞋碼”的活動安排在課程進行的25分鐘后,從心理學角度上看,部分學生已經(jīng)度過精神最集中的時期,這個時候安排活動能重新燃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在學生討論得差不多的時候,我不斷巡視,給部分小組提出問題:一定有眾數(shù)嗎?一定只有一個眾數(shù)嗎?什么情況下沒有眾數(shù)?什么情況下不只一個眾數(shù)?給學生更深入交流的機會。
二、課堂生成是生生交流的資源
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行為,因為每個學生都不同,每個學生的課堂生成都不同。比如,在“眾數(shù)”一課中,我出示了這樣的題目:五(1)班47個人,五(2)班51個人,比較兩個班的數(shù)學成績,應該選擇用( )比較合適。選擇“眾數(shù)”“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的學生都有,這個時候我就組織學生辯論,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相互辯駁。這樣一來,就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三、規(guī)范的行為是生生交流的保障
1.獨立思考
只有保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效果,才能保證有效的生生交流。因此,設計小組合作或者生生交流的活動時要給足學生時間,“走過場”式的交流將導致生生交流的失敗。
2.用心傾聽
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其他學生表達個人觀點時要學會傾聽。這樣既能防止部分學生借機“中場休息”,也可以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更可以提高生生交流的有效性。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傾聽時的注意力,可以讓他們邊聽邊思考,甚至在有不同意見或疑惑時可以隨時向發(fā)言的學生提問。
3.勇敢表達
語言表達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交流能力的條件,也是生生交流結果展示的形式。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后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知識的“舞臺”。為了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言,積極發(fā)表個人想法,要及時引導學生對說得好的學生給予鼓掌,對說得不好但是有勇氣的學生給予肯定。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通過多種方式促進生生交流,比如組織小組合作活動、巧用教學生成、形成良好的生生交流規(guī)范等,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課堂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劉海萍.讓交流彰顯教學活力: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交流[J].陜西教育:教學,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