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明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上具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對提高化學教學效率顯得尤為突出。本文以學生學習化學現(xiàn)狀為切入點,并從教材編寫與學生心理入手,分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思維障礙,最后通過相關理論分析當下化學教學合適的教學對策,從而提出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提升思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思維障礙;緘默知識;認知結構;知識類型;合作能夠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3-0030-01
1.學生化學學習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高中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思想比較嚴重。學生自認為能夠較好掌握高中階段的知識,以為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積累的學習經驗足可以把握初中化學的學習。但只要稍受挫折,這種脆弱的自信就會產生動搖,導致興趣喪失、成績下滑,甚至產生學習厭惡感??偟膩碚f影響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因素主要與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基礎、教師的學識、人格魅力等諸多因素有關。但從根本來說,在化學學習中有以下五大思維障礙:(1)缺乏生活常識,對身邊的化學視而不見;(2)化學知識死記硬背,對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3)將化學知識割裂,對化學機理分析不清,不會選擇恰當的規(guī)律;(4)應用數理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差,找不到解決此問題的關鍵[1];(5)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注意題設條件,錯誤地理解。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將課本知識消化吸收,形成對自己有用的系統(tǒng)網絡化知識結構。
2.化學教學中的障礙
2.1教材中知識障礙
俗話說:識得文字不代表有知識??梢姳砻娴奈淖峙c內涵的知識存在距離。因此,知識在教材中的存在形式,教學者對教材的處理,學生對教科書的把握,這是教材編排的問題所在。它既決定教材設計的觀念和走向,又直接影響著知識與教師、學生三者關系的性質。傳統(tǒng)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扮演著一個“操控者”和“支配者”的角色。
教材在教學中被看成“領導者”,擁有很大的權威,既控制了教師的教,也規(guī)范了學生的學。因此,支配型的教材最終導致支配型的教,教師被迫成為教材的附庸和傳聲筒。學生在“支配型”的教學作用下,就像蝴蝶被捆住了手腳不能飛翔。教材中的知識處于一種靜止的、冷藏式的知識,似乎變得堅硬無比。教材對學習者的強制,造成知識與學習者個體精神上的嚴重隔膜。作為教學者不能拎著教材,靜靜地“站在遠處”等候學生靠近。而是主動的破除包裹于教材外的硬殼,加上自己的思想與靈感。“走向”學生,為學習者更好的使用教材,進入知識世界并與知識對話,鋪設多樣的路徑。
2.2學生緘默知識的存在障礙
化學知識正如知識海洋中的一座冰山。洋面上的顯性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可以通過教學、媒介進行傳遞,能夠為不同的人所分享。而洋面下的緘默知識是一種“非語言知識”或“不清晰的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文字、符號進行邏輯說明,是一種連知識擁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表達的知識,自然不能以正規(guī)的形式加以傳遞,是人們通過身體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覺獲得的靈感,往往經不起推敲。正如有些學者提出的“混沌現(xiàn)象”。緘默知識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正規(guī)的知識而被人們所忽略。正如老鼠在迷宮中找到奶酪所使用的緘默力量,門捷列夫打牌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凱庫勒睡夢中發(fā)現(xiàn)了苯的結構,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緘默知識既能成為一種提高效率的資源,也能成為導致效率低下的根源[2]。若我們不給予充分的注意,它只能自發(fā)地產生影響。那些對教學活動有利的緘默知識合理有效利用,將對學生產生突飛猛進之效能。而那些對教學不利的緘默知識可能干擾教學活動的進行,導致學生在一些特殊知識點上的“學習困難”。
3.合作學習是走向教學相長的必由之路
合作學習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和推廣的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磅,同時也是大部分中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使用和認可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通過合作學習,我們能夠克服諸多困難。首先,教師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在充滿新奇感和舒適感的情況下,充分表達其獨特的想法。其次,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可以充分發(fā)掘教材的系統(tǒng)知識與緘默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挖掘學生深層的緘默知識,脫離“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把真誠的對話融入課堂,成為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真誠的對話過程。在對話和交談中,各方努力開掘自己對知識及問題的理解和感覺。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的學習平臺。
而作為學生,在課堂中將與教材相關的活動赴之實踐,把理論與和實踐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提高掌握書本知識的效率,更能提升思維,獲得對相關概念建構的深層理解,突破在課堂中無法理解的緘默知識??偠灾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作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讓學生大量的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才能讓學生領會到相關的緘默知識,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在做中學,在學中思。”
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資源共享;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合作還是一種學習內容;合作不僅僅是師生交往,合作也體現(xiàn)著一種生活態(tài)度[3]。在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將教材中顯性的和隱含的知識結構加以整理和歸納,內化為教師的認知結構,為學生提供最佳的知識結構。通過師生之間的真誠合作,找到學科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以教材知識為突破口,從點入手連成鏈,結鏈為面合成體。深入探究最具神秘力量的緘默知識,找到教師教學與學生認知的最佳結合點,提高課堂內外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蘭溪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孫康榮.關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2.10:66-67.
[2]黎丹.淺談中學化學中的緘默知識及其合理利用[J]化學教學:2002.07.
[3]牛學鳳.合作學習十問[J]新課程.中學: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