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章麗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3-0028-01
有人說過:有才有德是社會需求的人才,有德無才對社會也會有所貢獻,而有才無德不但對社會沒有幫助,反而會成為危害社會的“蛀蟲”。可見德育是多么的重要。對于教育下一代的教師,我們不能把德育工作不好歸罪于社會、家庭等原因,我們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如何做好在學校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呢?我覺得班主任和課任老師起著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班主任。我做過多年的班主任,我所帶的班級學習不是個個都很出色,但有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思想品德上大部分是不壞的。我對幾年來的工作經(jīng)驗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思想品德工作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三天兩天的功夫就能見成效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的老師所帶的班級在一段時間內(nèi)起到了很大的變化,連一些經(jīng)常搞惡作劇的學生都變得很“懂事”了。你如果問他有什么具體的辦法,他可能不能給你很好的答復,因為德育工作細如牛毛。
我們在校對學生的教育看起來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事要做,整天面對學生,不是上課就是備課,批改作業(yè),處理班里學生的一些瑣碎的事。其實,正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凡的日子里,你對學生有沒有處處留心,盡職盡責,你的教學是不是技藝精湛、成效是否顯著,在過一段時間后將表露無遺。我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在一堆又一堆的零零碎碎的小事中做起,尋找方法、出路,誨而不倦。
例如你對一位差生,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做他的思想工作,而是三天兩頭對他大發(fā)脾氣,對他恨鐵不成鋼,一味地指責。這些差生本來就自卑,大都破罐子破摔,你再這樣子對他,會起到反作用。如果你換一種方式,我們也不需要經(jīng)常叫來宿舍或辦公室教育,而是時不時給他予關愛,寬容,注意呵護他脆弱的心靈,日子久了,這種情感慢慢地滲入他們的內(nèi)心,便會讓他們重燃生活的激情。
二、思想品德工作要做到“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我們對教育的對象思想各方面情況怎么樣必須了解清楚,才能“對癥下藥”。大到學生整體,小到班級個人?,F(xiàn)在我結合起來談談。
如今的學生會花大心思去弄錢進行娛樂,這主要是由于他們內(nèi)心的空虛引發(fā)的,所以小學階段我們應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低年級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時機,我們應抓住這一些機會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心靈深處得到德育的熏陶并播下“德育之花”的種子。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思維逐漸成熟,他們的舉動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不再對大人言聽計從。這一階段作為學校,尤其是班主任要注意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的苗頭,采取多種措施及時制止并幫助糾正。
例如一年級的新生坐在座位上很好動,我們就要時常提醒他們,鼓勵他們坐好,表揚一些做得較好的同學。其它同學就會不由自主地向他們看齊。寫字的態(tài)度也要抓好,這一階段如果抓好了,以后他們就會養(yǎng)成習慣,對他們今后受益匪淺。
有一年我教五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班級中有一位學生頭腦靈活,學習成績也不錯,可第二學期剛開學不久我便發(fā)現(xiàn)他上課時經(jīng)常無精打采,學習成績也有了滑坡。我便到他家進行家訪,原來放寒假時他在外經(jīng)商的父母回家過年時為他購買了一臺電腦,那段時間他迷上了打游戲。父母在家時還控制他一天上一兩個小時,可走后爺爺、奶奶管不住他,他便整日沉溺于其中。了解情況以后,我先在班會上展開了一次“家里有了電腦怎么合理使用”的討論會,學生暢所欲言,我在旁梳理總結,最后得出一些結論。我特別把長時間在電腦前打游戲的害處寫在黑板上……過后我私下叫他到宿舍交談,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保證今后不再犯。我給他下了“緊箍咒”:我會定時了解他的情況,如有再犯,我便會聯(lián)系他的父母,讓他們把電腦收起來。之后,我真的時?!案櫋?,他真的改正了,學習成績恢復了,生活也回到了原有的“生機”。
三、思想品德工作要做到“近朱者赤”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把班級乃至學校變成一個德育的“大染缸”。小學生比較愛受人表揚,特別是自己的班主任及任課老師。他們的行動往往沒有什么目標,一旦你給他一個榜樣,他會很自然地朝著這個榜樣的各個方面進行效仿。針對這一點,我們以班級、年段及學校為單位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先進事跡,開個表彰會,在周圍營造一種氛圍,如果這種氛圍起來了,那每一個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被感染、感化從而融入其中。這就是班風或校風。
例如,我有一位同事,她帶的那一個班從低年級起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進入四年級時,這一班的衛(wèi)生、紀律每周都“榜上有名”。在我印象中,早讀時班里傳出的是朗朗的讀書聲,自習及午間時間,班里的同學都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書或做作業(yè),沒有人在喧鬧,有在討論問題的同學都是輕輕地走、輕輕地說,生怕影響到其他同學。
記得有一次,他們的班主任告訴我班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我覺得對這一班來說很有代表性。事情是這樣的,班里有一位同學在校內(nèi)撿到了東西沒有上交給學校遭到全班同學的“聲討”,在“眾怒難犯”的境地中,這位同學最后選擇了承認錯誤并把東西上交學校老師。試問這位同學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他會選擇不上交嗎?班里的其他同學呢?你看班里的這種所謂班風“威力”有多大。然而要形成班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有教師的因素,也要有學生的因素,還必須有外在的各種因素。
德育工作是各育之首,而現(xiàn)實教育中往往沒有落實到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它的重要性,把它作為學校和班級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在實際操作中它沒有像語文數(shù)學那樣有課本,有節(jié)數(shù)安排,很零碎。我們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要持之以恒,把工作做細、做活,以諸育為載體,多方面滲透,爭取“以點蓋面”,實現(xiàn)在校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整體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省新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