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 問題起源
目前,五個版本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可謂是異彩紛呈,每一套教材都以其鮮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與要求。但是,各個版本的教材在內容選取、文字表述等方面存在不同,有些相同課標對應的內容,不同版本教材會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時爭辯的焦點,不同的支持者各執(zhí)一詞,最后往往將矛頭指向教材。如何處理不同版本教材同一內容的差異性問題呢?為此,我們選擇必修模塊的“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一課題作為行動研究的載體。
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
不同版本教材對“文本信息加工與表達”的知識梳理如表1所示。
● 行動研究
通過對五個版本教材內容的比對,我們選擇了本節(jié)內容編寫具有代表性的“粵教版”和“教科版”作為行動研究載體。經過教材分析,確定用3個課時實踐教材,由教研組的來偉老師和陳秀芝老師分別執(zhí)教。
1.教材目錄內容(見表2)
2.教學過程記錄(見下頁表3)
● 對比分析
這兩套信息技術教材都用了一節(jié)的篇幅來闡釋課程標準中關于“文本信息加工”的內容。兩套教材都十分重視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較好地體現(xiàn)了知識的過程性和系統(tǒng)性。總的來說,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是這兩套教材共有的特點。例如,粵教版提出“為了表達更豐富的信息,我們經常把文本信息組合加工成圖文并茂的電子報刊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電子報刊的制作探究;教科版也是從需求出發(fā),提出電子報刊的分析與制作,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與探究。但是,兩套教材內容的區(qū)別也是顯而易見的,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側重點不同
“粵教版”教材立足于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文本信息加工,將加工方式歸納為“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和“報刊類信息加工”兩大類,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側重于“點”。“教科版”教材則是以“文字的處理技術—字處理軟件的介紹—文本信息的結構化和形象化的表達”為主線,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于“面”。在對表達效果的分析上,“粵教版”教材是從作品制作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表達效果和效率,而“教科版”則是從對不同表達方式的選擇上體現(xiàn)表達的效果和效率。
2.內容闡釋細、略不均
“粵教版”教材對內容的處理顯得比較周到、細膩。例如,既有對日常文本信息加工要點的總結,又有對報刊類信息加工過程的分析及制作指導;既有宏觀的歸納,又有細節(jié)上的指導?!敖炭瓢妗苯滩膶热莸奶幚韨戎赜谥R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了解文字及其處理技術,到介紹字處理軟件,再到文本信息的結構化和形象化的表達的不同方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
3.知識面寬度不一
就教材涉及知識面而言,“教科版”教材更為寬泛。例如,東巴文字、文本信息的多種表達方式、可以根據需求使用網頁制作工具、演示文稿制作工具進行文本信息的加工等都是“粵教版”教材沒有涉及的。應該說,兩位授課教師從授課內容選擇到結構編排都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教材的精神。教材的這些不同都直接影響到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從教學效果來看,使用“粵教版”教材,教學技術性突出,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更系統(tǒng)和全面,使用“教科版”教材,則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宏觀把握。若兩個版本能互為支撐,則最為理想。
● 跟進反思
通過對“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一課的研究,大家對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于不同版本內容的差異性問題,提出了一些想法,總結來看,有以下幾點啟示。
◇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再創(chuàng)造的產物。它體現(xiàn)著編寫團隊的教育理念,這勢必導致在內容闡釋方面的不同,也說明了研究的復雜性與評議表述的復雜性,這促使教師深入理解課程標準、悉心解讀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求同存異的心理品質,圍繞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去解決問題。
◇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學習內容所應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的,是圍繞著這些最基本的要求,運用文字、圖表等信息進行闡述的。在文件的傳遞過程中可能存在著準確性與適應性的問題。所以,教學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應該是認真研討課程標準,然后基于標準并運用批評性精神進行分析,思考“內容標準是否落實”、“這樣的落實方式有弊端嗎”,使教學設計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
◇教師是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這里所說的教學資源指的是課堂學習過程中使用的物化材料。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常常是教材的代名詞,而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資源觀,最重要的轉變就是要認識到教材的相對作用呈下降趨勢。教師應該是教材的建構者和再創(chuàng)造者。
作為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需要認識到“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資源才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篩選,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二是拓展,對教材之外的生活經驗進行開發(fā),選擇具有生活氣息與鄉(xiāng)土氣息的教學資源,使課堂學習內容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