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瑞
(廈門市金尚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9)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版)》修訂組負責人巢宗祺教授曾說過:“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工夫,應該下在對具體語言材料的積累、品味、感悟上,在對語言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可能,幫助學生體會、認識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提出 (以下簡稱“語用”),揭示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言語能力建構。現(xiàn)擷取筆者執(zhí)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的前后兩次教學課例,談談自己在“語用”實踐中的所思所得。
第一次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感受信賴真諦,體會人鳥情深。
教學難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作者與珍珠鳥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談話,感受人與動物情誼。
(2)研讀課文,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隨著彼此熟悉而逐漸建立深厚而真摯的情誼。
(3)寫話訓練,以珍珠鳥的口吻,寫一寫想對主人說的話。
(4)課外延伸,暢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以常規(guī)語文教學來看,這樣的教學設計似乎沒有什么問題,既凸顯了本單元“生活中的啟示”這一主題,幫助學生完成了對課文內(nèi)容和文本中心主旨的理解,又適時結合了寫話訓練,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
但如果換一種視角,這樣的教學目標突出的是對“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非主體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3中雖安排了寫話,似乎體現(xiàn)了語文味,但缺乏寫話指導,寫話最終的落腳點只為了落實在人文主題上,學生學完課文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人與動物應該要和諧共處”。而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zhì)性目標——學習運用語文文字能力卻沒有得到多大的提高。誠如上海師大吳忠豪教授所言:“造成了語文知識、語文策略、方法和語文技能等本體性教學內(nèi)容的顛倒、錯位和邊緣化。”
經(jīng)過反思,筆者將第二次教學設計進行了改動,將體會感受和實踐運用寓理性散文的語言特點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并展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1)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談話,感受人與動物情誼。
(2)讀人與鳥情感之“深”,學習寓理性散文場面細節(jié)描繪,與感悟體會巧妙結合,情景交融的行文方法。
(3)寫話訓練,適當運用學到的片段描寫的方法。
(4)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筆者通過環(huán)節(jié)2以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掌握和品讀文本的行文特點,再通過環(huán)節(jié)3的實踐運用,將品析、積累、運用統(tǒng)一起來,學生將閱讀中學會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寫話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取得了言意兼得的效果。最后的環(huán)節(jié)4通過學生的實踐之后的體會梳理,從而達到形成能力,內(nèi)化于心的目的。
語文姓“語”,教師在語文課程意識觀照下的教學指向,應立足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的文體形式特點,發(fā)現(xiàn)作者如何運用語言表達,并將這種能力內(nèi)化為己用。
《珍珠鳥》的作者馮驥才先生是作家,也是一位畫家。這篇散文婉約清麗,節(jié)奏恬靜舒緩,將自己在繪畫中的獨特感受融入到文中,文章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在細膩描繪的一個個場景中,對于人生的感悟也水到渠成地汩汩流淌。在關注散文文體的課程意識指引下,教師將焦點轉(zhuǎn)向了“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主題描寫一個個場面,并掌握這種寫作技巧”。如以下教學片段:
師:隨著作者和小珍珠鳥的逐漸熟悉,他們彼此信賴,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這一幅幅溫馨的畫面吧。
生:我找到的是第11段:“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師:你的朗讀很動情,請說說你的感受吧!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觀察小珍珠鳥非常細致,甚至連它眼瞼的顏色、小紅爪子、胸脯上的長絨毛都描寫出來了。
師:是呀,作者也是一位畫家,所以他運用了畫家工筆描繪的方法來刻畫。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你能運用這樣細致觀察的方法,描寫插圖中的馮先生嗎?
生:我雙手一動不動地支撐在書桌上。鋼筆尖停留在紙上的一個位置,我甚至放慢呼吸的節(jié)奏,生怕這微微的喘息也會打擾了小珍珠鳥的美夢。
歌德曾說:“內(nèi)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是個秘密?!边@樣的練筆,引導學生關注文體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表達形式的秘密,破譯語言形式的密碼,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對于《珍珠鳥》這樣一篇語言優(yōu)美、情感性強的課文,如何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語言的溫度,受到情感的熏陶?葉圣陶先生說:“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边@句話就是讓我們植根文本特點,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詞析句,通過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扎實地訓練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如“陪伴”一詞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了“我”得到了珍珠鳥的信賴?
生:課文第2自然段寫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而在第12自然段中“陪伴”它漸漸成了陪伴主人的朋友。說明它越來越信賴主人。
師:你能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讀書,這樣的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
生:我不同意這個看法,我覺得“陪伴”是相互的,珍珠鳥陪伴著主人,主人也陪伴著珍珠鳥,他們相處的時間很長,彼此之間感情越來越深厚。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苯處熞朴谧プ∥谋镜奈捏w特點、文美之處、言語訓練增長點,把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1]劉仁增.讓語文回家:劉仁增語用教學新思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張藝.加強語言文字運用,還原語文課堂本色[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3).
[3]張小琴.關注語用,讓“教語文”腳踏實地[J].小學語文教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