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紅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
關鍵詞:感受生活 積累應用 激發(fā)興趣 訓練提高
眾所周知,習作水平是一個學生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標志。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我認為,不妨在指導學生“巧練筆”上多下工夫。那么,如何讓學生的習作富有生命呢?我聯(lián)系教學經歷和實踐,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生活,表達真情
(一)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
學生的習作大多數是寫自己身邊的人、事或自己看過的景等等。這些內容都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活。為此,我根據習作的要求,事先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體驗。習作時,必能情動辭發(fā),言之有物。例如,第七冊一組的習作訓練,要求是:認真觀察校園里的景物,把觀察到的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教學中,我采用“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的實際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教給觀察方法。然后,讓學生帶著教師教給的觀察方法,憑自己的喜愛去實地觀察自己最喜愛的景物。在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教學樓那一墻的爬山虎非常感興趣,我就因地制教,現(xiàn)場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對爬山虎的葉、莖、藤都進行了細致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生對爬山虎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我再聯(lián)系課文《爬山虎的腳》進行習作方法指導,這樣,把情境與課文,課文與習作方法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習作時,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
(二)以表演體會情境
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第七冊第一組的習作訓練,要求是:選取自己熟悉或親身經歷的場景來寫,這樣更容易把人物形象、事件經過寫得具體完整。學生看到習作要求后都覺得無從下手。我就對學生說:“不要怕,讓我們先來做個《我們都是木頭人》的游戲吧!”學生一聽要做游戲,都興高采烈地蹦起來了。在游戲前,我告訴學生對游戲場景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觀察。并且告訴學生觀察方法。觀察一個場景,應該從整體到局部。先整體觀察,看這個場景給人一種什么感覺,人們的情緒怎樣,是什么氣氛。再觀察某個局面,仔細地看看某些人在,進行什么活動,其神態(tài)和心理如何,還要注意人與人之間是什么關系。觀察的時候要仔細思考,分析哪些人物是主要的,他們有什么特點?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怎樣觀察一個場景,又快樂地進行了游戲,還有了習作素材,寓教于樂。再加上游戲后的習作方法指導,學生的習作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到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真情實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習作與生活相結合時,文章才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
二、掌握方法,落實指導,積累應用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比刖幗滩牡恼n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yōu)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yōu)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我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例如,我在教學第十一冊《鳥的天堂》一文時,文中描寫“榕樹”的句子很優(yōu)美:“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痹诮虒W中,我啟發(fā)引導學生這一優(yōu)美的段落經“改動”后可運用到寫景這一類的習作去。如:寫白楊樹時,經改動后變?yōu)椋骸鞍讞顦溟L得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白楊樹,一叢叢一簇簇,幾乎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景色多美呀!”經幻燈片打出比較后,讓學生抄下來并背誦,以后遇到此類的習作時就可應用。
三、評改習作,激發(fā)興趣,訓練提高
學生習作雖不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有漏洞,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復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所以習作的批改講評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講評,注重肯定他們在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習作中的不足與失誤,還注重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習作中出現(xiàn)的優(yōu)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于習作的勇氣。
在評改后,我利用班級中的《學習園地》、班級手抄報等這些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習作的機會。在報紙刊物上發(fā)表的每一篇學生習作,我都會在班上進行講評,讓小作者自己讀,自己講習作構思和習作方法。并且在每一學期的期末,還頒發(fā)“習作小能手”獎,讓學生成為一個個小作者,讓學生能品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就會產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成功的愉悅,成為作者的驕傲也讓學生對習作充滿了興趣,對習作熱情高漲,激勵學生保持著習作的興趣。相信只要給予學生舞臺,給予長袖,那么他們必定善舞。
讓習作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的習作色彩斑斕;讓學生的習作富有生命。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