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
摘要:中職學校心理健康課是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處理成長、學習、生活、求職就業(yè)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從事心理健康課的教師,要不斷充實心理健康知識,并探索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 心理健康課 教學原則 教學方法
在中職學校,學生突然情緒失控,以過激的言辭、不計后果的肢體行為來發(fā)泄自己情緒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學生情緒爆發(fā)后,常常會造成同學之間產(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人際關系緊張、心理負擔加重的后果。筆者通過對所在地區(qū)的職業(yè)學校進行調研時發(fā)現(xiàn),平時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教育的學?;蚣彝?,學生控制情緒的能力就比較強,而且能促動學生樹立和追求崇高理想的意識,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09年秋季,我校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課作為必修德育課程納入課程教學計劃中,教學宗旨是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處理成長、學習、生活、求職就業(yè)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筆者身為心理健康課的施教者,在不斷提升和充實與心理健康相關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也在探索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教師要明確課上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與課下找學生談心的本質區(qū)別
中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歐洲、北美、日本相比較,起步比較晚,前些年,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各類學校增設心理輔導員,建立心理咨詢室,多數(shù)學校將校醫(yī)或醫(yī)務室功能轉型為心理咨詢服務,從效果看,沒有發(fā)揮作用。如今,中職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的德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引起社會關注的體現(xiàn)。那么任課教師,就要以一種全新的專業(yè)視角來充實自己,要在思想政治學領域向心理學領域拓展的過程中,不斷擴充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找準方法,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哲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心理健康課上,要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向學生解答心理迷惑,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目標和責任意識。因此,施教者要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有的任課教師誤以為心理健康課就是與學生談心,做思想工作,這就偏離了教學大綱的宗旨。與學生談心包含心理輔助的成份,但不是傳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識。
二、中職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重在體驗和調適
心理健康課上,教師向學生傳授的基本知識主要有健康意志、健康情緒、完整人格、正確評價自我、良好地適應能力、和諧人際關系等。在構思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接受能力的情況下,大膽啟發(fā)和鼓勵每一名學生觀察、收集、歸類發(fā)生在自己、家人、同學身上的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讓學生在邊討論邊學習中,感悟和體驗健康情緒對自我成長起到的調適作用。
2.心理素質培養(yǎng)與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
中職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yè)技術技能,也要接受職業(yè)素質的培訓。心理健康課恰好能通過創(chuàng)設和假想工作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真實的情境模擬,體驗在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師傅、普通工人、學徒工的角色,并在角色互換交流中,體驗崗位工作職責和人際交流技巧。
3.關注全體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
心理健康課課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動是非常顯眼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學生因個性差別,往往性格外向的學生逐漸成為活躍分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出鼓勵內向和不愛發(fā)言學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都得到提升。
4.發(fā)展與預防、矯治相結合,立足于發(fā)展
心理健康課教師,平時應多與班主任溝通,了解班級學生思想動態(tài)。記得筆者在與班主任老師聊天時,得知小宇同學正因沒有處理好早戀問題與家長和老師鬧情緒的信息后,就在課上積極鼓勵小宇參與“悅納自我、和諧相處、快樂生活”的話題互動,課后小宇偷偷的找到我說:“老師這節(jié)課我好像明白了許多事情,我不會再做傻事?!毙×镣瑢W因平時表現(xiàn)懶散,影響了班級榮譽,所以班級同學都孤立他,我就讓他做課代表,協(xié)助我整理歸納班級同學自我剖析材料,他在這個過程中對班集體榮譽感有了感悟,意識到自己平時總是把個人的私利看得比集體利益還重,導致同學對自己產(chǎn)生了意見并受到大家受孤立,在課上他通過與同學討論,誠懇地表達出對集體的歉意,并立志改正,得到了班級同學的諒解和掌聲。
三、中職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方法
1.情緒激勵法
中職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所以對新課程求知欲比較低。心理健康課怎樣上好第一節(jié)課、怎樣實施課前導入十分重要。為此,我在實施教學時采用了情緒激勵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以師生互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如下午的第1節(jié)課,課前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中,把中把學生的神經(jīng)調動起來,趕走睡意。如果是上午的第一節(jié)課,我會大聲的問全體同學,今天你努力了嗎?要求同學統(tǒng)一回答的答案是:“是的,我一直盡著最大的努力”。因此說,情緒激勵法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
2.討論法
它是心理健康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上就能接受新知識并內化為主觀意識,控制心理情緒。教師在設置討論題時,要有針對性,要帶著解決什么問題,最終能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教學效果來設計。例如,藥家鑫案件,如果讓學生討論:“藥家鑫是否應該得到寬恕和諒解?”就脫離了教學目標。如果從藥家鑫為什么會從一名大學生退變?yōu)閮捶高M行討論?就可以使學生從心理層面和角度去思考,能討論出新意。
3.情境表演法
是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聯(lián)系起來,指導學生以情景劇、小品等形式展演案例,讓學生身處具體場境中,可以眼看、耳聽、鼻聞、手觸,通過各種感官吸收信息,從而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識,用于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課堂效果最佳。
4.分析法
是以某種現(xiàn)象或事件為分析對象,引導學生對事例進行分析、討論、思考和歸納。在事例選擇上,一要體現(xiàn)時代感,二要貼近學生的身心,三要有社會性。這樣才能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把“知、情、信、意、行”的教學目標完整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通過體驗、分享等形式掌握知識、提高素質。
5.談話法
是指在心理健康課上,教師在課前精心地設計3至5個話題,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談。心理健康課運用談話法教學時,與實施其他教學法是有區(qū)別的,在課上必須要體現(xiàn)出師生關系的平等。所以,我在實施談話法教學時,首先要調整教室桌椅的擺放,將成行成列的桌椅圍成一個圓桌體,教師不是站在講臺上授課,而是坐學生中間,將事先設計好的話題拋給學生,彼此交流對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學生回答問題可以由一個人回答,也可以大家互相補充。學生回答問題時不需要站起來,師生之間平等交流,不受任何拘束。
參考文獻:
[1]王曉燕.走向教育家.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2]俞國良.心理學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俞國良.人際關系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