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蘭芳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就《鳥類》一課作為例,來講述導學案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導學案 生物教學 運用
【課題項目】本論文系增城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第三批課題(課題立項號:ZC1332)階段性成果,系廣州市第十六屆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特約教研員立項課題階段性成果?!?/p>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132-02
我校由于所處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屬于農村初級中學,而且是增城市一所薄弱學校(是廣州市“百校扶百校”對象之一)。學生的家庭條件和父母受教育和重視教育的程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隨著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趨勢,農村學校生源數(shù)量逐年減小,基本能實現(xiàn)小班化教學。那么,如何切實轉變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倡學生積極思維,自主學習,使老師的教真正的落實到學生的學上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學校積極開展“導學案”教學,能在現(xiàn)有小班化的教學條件下,通過優(yōu)化導學案,,以促使教師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學方式,進而促進教學的和諧高效性。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是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更新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潛移化。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的發(fā)展和聯(lián)系,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導學案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導學案實現(xiàn)了從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變?yōu)榻處煄е鴮W生走向書本,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轉變。
下面就以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六節(jié)《鳥》這節(jié)課為例,來談談導學案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導學案的編寫與設計是以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線的,一般情況下分為三大部分,即預習案、行課案和檢測案。
一、課前導學案預習---預習案
預先案是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預習自學,為課堂探究學習做準備。導學案要在課前發(fā)到學生手上,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對照導學案結合教材進行課前自主預習。自主預習一般分為幾個步驟,學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習目標”、“學習重點”等導學案上的整個模塊,對老師的要求和主要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再對照課本開始自主學習。對于自主預習內容的完成程度,可以借助于導學案中“預習自測”進行自我檢測。
預習案
【預習提綱】
1、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鳥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預習自測題----自主學習】
1、所有的鳥都能飛嗎? (對或不對),能飛的動物都是鳥類嗎? (對或不對)
2、鳥類視覺 ,有些能在疾飛中捕食。用堅硬的 來啄取食物 ,嘴里沒有 。
3、鳥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與 相通的 ,可 呼吸。
心跳頻率 ,體溫 。
4、鳥的生殖方式是 。
二、課中導學案學習——行課案,檢測案
行課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案,強調學法指導,重在“導”字,解決“會學”的問題。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解決了一部分基礎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進入預習自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階段。教師要依據課標要求,精心設計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問題設計要有合作探究的價值,學生依托導學案,迅速地對探究問題展開探究活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階段都是在小組學習的模式進行的。當學生經過小組內合作學習之后,仍有部分問題懸而未決時,可以通過或班內交流展示。教師要善于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拓展延伸,及時依托導學案進行適當?shù)那楦信c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1、-行課案
【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多種多樣的鳥
閱讀教材P30的觀察與思考的內容并小組討論完成相應的討論題。
學習任務二、鳥的主要特征
1、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結構特點:
(1)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有:
(2)閱讀教材P31-P33,組內同學討論、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務:
對照圖示,認識鳥的體型、體表及身體組成部分,分析這些特點和它的飛行有什么關系?
2、鳥身體各部分哪里的肌肉最發(fā)達,為什么?
3、鳥的胸骨有什么特點?
4、鳥的哪些結構可以減輕體重,利于飛行?
6、總結鳥適于飛翔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7.歸納鳥類的主要特征:
8.鳥與人類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你怎樣做到愛鳥護鳥?
檢測案是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提升的載體,立足實際目標,解決“學會”的問題,進行課堂達標檢測。檢測試題要以低、中等難度的題目為主,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察,難度適中,題量不宜大。
2、檢測案
1.下列哪項不是鳥適應飛行生活的外形特點( )。
A.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
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變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身體呈流線型
2.鳥排便頻繁的原因是( )。
A.食量大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腸短,不能長時間儲存糞便
3.下列哪項不是鳥適應飛行生活的特點( )。
A.胸肌發(fā)達 B.骨骼薄而輕
C.氣囊發(fā)達 D.胃發(fā)達
4.鳥飛行時,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其動力主要來自( )
A.四肢 B.胸骨 C.胸肌 D.羽毛
5.家鴿飛行時,牽動兩翼的肌肉主要著生在( )
A.后肢 B.脊椎骨
C.頸部 D.胸骨
6.蜂鳥的心搏次數(shù)為615次/min,是人的8倍還多,這與它下面的哪項生理活動密切相關( )
A.飛行 B.呼吸 C.生殖 D.孵卵
7、雙重呼吸指的是( )
A只在呼氣時,肺進行氣體交換
B只在吸氣時,肺進行氣體交換
C吸氣和呼氣時,肺都能進行氣體交換
D吸氣和呼氣時,肺和氣囊都進行氣體交換
8.鳥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鴿的身體呈 型,可以減少空氣阻力,利于飛行。
(2)飛行器官發(fā)達:前肢變成了 ,生有幾排大型的 ,胸部有很突出的 ,其兩側有發(fā)達的 ,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3)直腸 ,糞便可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可以 ,利于飛行。
(4)飛行時,體內產生的熱量,通過體內的 經呼吸作用,散失到體外,以便保持體溫恒定
(5)心臟有 腔,心肌發(fā)達,血液輸氧氣能力強。
3、學習感悟(反思和收獲)
包括小結、知識網絡圖、感想、疑惑等。使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的成長點、生長點、困惑點,從而學有所得。感悟先在小組內做一次知識整合交流,再找個別小組成員對當堂課重點知識進行回顧提煉,可以口答也可以到黑板板書。一個小組隨機抽取一名成員即可,讓大部分小組都參與才能充分體現(xiàn)公平原則。
【課堂小結】
鳥的體形呈 …………減小飛行時的
身體覆蓋 ,前肢變成 ……適于
胸骨有 ,胸肌 ………為扇動兩翼提供
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糞便排出快………………減小飛行時的
心臟占體重比例 、心搏次數(shù) …………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 能力強
獨特的 ,輔助呼吸,呼吸方式 ………………提供更多的 。
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要在學案的學后記欄目填寫學習心得、學習收獲等內容。教師課后要在此欄填寫教后記,用于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使經驗得以積累,教訓和問題提煉成為以后復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導學案在生物教學中的反思
在使用導學案中,通過有效的學法指導,使學生主動學習成為習慣,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以往單一的、機械的“聽講—練習”的被動狀態(tài)轉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展示”的積極主動學習狀態(tài),除了教學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師還應該在課上或課下有意識的教會學生學習、合作、展示、傾聽、評價。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導學案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還有待在今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劉堯著·《教育評價學》·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版·第 7--23頁
[2]侯光義著·《教育評價概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頁
[3]周衛(wèi)勇·《發(fā)展性教學評價》·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