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凱
摘 要:自從《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頒布實施以來,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日益得到重視,但大學英語聽力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聽力水平都還不盡如人意。基于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展開研究,可有效探索高效的聽力教學策略,促進學習者聽力水平的提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
關鍵詞:圖式理論;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包括五方面的基本技能,即聽、說、讀、寫、譯。其中,排在首位的聽力技能愈發(fā)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但當今大學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聽力課是大多數(shù)學生最懼怕的一門課程。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普遍薄弱,制約了其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盡管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很復雜,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普遍存在重實踐技能輕理論背景的問題。因此,本文基于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展開研究,探索如何把圖式理論與聽力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以期促進大學英語聽力課的教學改革,從而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為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奠定穩(wěn)固的基石。
一、圖式理論的內(nèi)涵
圖式是指已知信息或事物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結構,是大腦對過去所獲得的知識或經(jīng)驗的反應。一系列的認知理論證明,圖式是認知的基礎,在大腦中形成后會對以后獲得的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理解和記憶。
圖式知識在具體的認知實踐和運用過程中加以概括和升華便形成了圖式理論。根據(jù)圖式理論,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新信息時,需要將新信息與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新信息的解碼和編碼都依賴于人腦中已存的信息圖式、框架或網(wǎng)絡,新輸入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處理的全過程,即從信息的接受、解碼、重組到儲存。
圖式理論從21世紀以來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國內(nèi)的英語教學領域,涉及聽力、翻譯、閱讀、寫作等各個方面。自2007年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頒布以來,學生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對聽力教學策略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將圖式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是英語教育工作者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所作出的積極探索。
二、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圖式類型
圖式理論要求學生不僅需要儲存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大腦中建立大量的圖式,才能在聆聽各種語言材料時及時激活圖式,積極有效地理解新信息。
英語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在聽力教學中圖式有著其他理論不可比擬的作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圖式主要有三種:語言圖式、文化圖式和文體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學生進行聽力理解的基礎,主要指學生在詞匯、語法和語音等方面的知識積累。學生如果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些基礎的語言知識,那么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障礙,影響其聽力水平。文化圖式是關于英語語言文化的知識結構,是新信息的文化范疇。一般來說,學生先前的經(jīng)驗體系中已經(jīng)存在了關于文化的知識組織模式,新信息的輸入又會逐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體系,以及對英語文化的相關了解,從而正確理解聽力材料的語意和文化內(nèi)涵。文體結構圖式是指學生對各種聽力材料體裁結構的知識,如新聞、故事、戲劇、詩歌等,對聽力材料文章體裁的熟悉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該文章的理解程度。對于較熟悉的文體結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理解聽力材料,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聽力任務。
語言習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英語學習更是如此,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個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運用圖式理論分析大學生英語聽力教學,從以上三種圖式類型展開研究,能夠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各項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運用圖式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1.建立并充實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涉及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包括詞匯、語法、語音等。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既是聽力理解的基本條件,又是提升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關鍵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應該相互協(xié)調(diào)與支持,有意識地在詞匯、語法、語音等英語基礎知識上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訓練,讓學生建立起系統(tǒng)的語言圖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英語詞匯的方法,以及各種常用的語法知識,同時要加強學生的發(fā)音訓練。各門課程之間應該相輔相成,不能人為地分割開來。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必要前提,因此,有效提高聽力水平的前提是建立堅固的語言圖式,而聽力理解訓練的過程又會不斷充實學生已有的語言圖式,從而全面提升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效果。
2.激活并擴充文化圖式
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與工具,學習語言的目的是借助語言去了解與其相關的文化以及掌握該語言文化所承載的知識信息。學生通過語言可以獲得相關的文化知識,將這些知識儲存于大腦便構成了文化圖式。在聽取新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對聽力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加以正確解碼,并激活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文化圖式,使新舊信息相互交融,建構新的文化圖式,才能很好地完成聽力理解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獲取文化信息,幫助學生構建文化圖式。還可以在新材料的輸入前,開展相關的課堂活動來激活學生原有的文化圖式。
3.架構文體結構圖式
文體結構圖式是指某種特定文化的人們在習得語言之后,口頭上表現(xiàn)出來的敘事方式,以及書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文本語言的編排方式和文體類型。在聽力練習之前,教師要加強英語篇章文體結構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在頭腦中能夠架構出系統(tǒng)清晰的文體結構圖式。聽力理解的過程之中,擁有全面系統(tǒng)的文體結構圖式的學生就可以熟練運用結構策略來理解輸入文本的結構層次和內(nèi)容。由于輸入文本的組織結構與其已有圖式高度一致,學生們便可以根據(jù)新輸入文本的文體結構與上下層次很好地確定出聽力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聽力理解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責編: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