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裕
[摘 要] 化學實驗復習課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確定研究專題-探索研究-結果展示及評價。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化學實驗設計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 化學實驗復習 研究性學習 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20 0084
實驗,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作為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在高考中的考查力度不斷提高。近幾年的福建高考都非常注重實驗能力的考查,試卷中都安排相當數量的實驗問題(分值約占15%~20%),而且所占比重也在不斷的增加?;瘜W實驗是學生化學學習中的一大重點,更是一大難點,也是學生在高考理綜化學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所在。
高三學生經歷兩年多的高中學習,面對高考的挑戰(zhàn),他們已經具備開展初級研究的能力且有獨自探究的愿望。在化學復習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可以讓學生從全部只是獲得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轉變到同時通過實踐活動、體驗來獲得直接經驗并解決問題;從單純地關注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學習模仿和再現書本知識的能力,轉變到同時重視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反思和運用能力。本文談談我們在高三化學實驗復習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點滴做法。
一、化學實驗復習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傳統(tǒng)的實驗復習課堂教學是一種知識的“再現-理解-鞏固-評價”模式,“研究性學習”在復習中的運用則側重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大綱的體系、課本的脈絡和高考的要求,將復習內容轉換成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我們進行化學實驗復習課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確定研究專題-探索研究-結果展示及評價。
1.確定研究專題
在復習化學實驗時根據教材、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及近幾年高考中有關實驗的考查并結合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實際情況,師生共同確定以下研究專題。
課題1:化學實驗常見儀器的使用及試劑保存;
課題2: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及常見安全事故處理;
課題3:檢驗與鑒別物質的方法;
課題4:分離與提純物質的方法;
課題5:高中常見氣體的制備;
課題6:重要的定量實驗方法;
課題7: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方法。
2.探索探究
確立研究專題后,根據化學實驗復習的時間安排,要求學生在四周內結題。學生可以獨自探討,也可以3~5人組成一個專題研究小組,圍繞研究專題廣泛查閱教材、歷年高考題及其他文獻資料;看光盤;上網;走訪實驗員、向科任教師請教等方式收集有關素材,在此期間開放化學實驗室,組織學生對研究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討論解決,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督促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撰寫研究論文。
3.結果展示及評價
針對化學復習的進度,教師采用階段匯報、總體展示的結題方式。這樣,將化學實驗的復習進程與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的總體展示由學生搭建實驗裝置,現場展示實驗成果,各組學生交叉評價和提問答辯,教師整理相關資料,制作成圖片加以詳細說明,對實驗中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給予肯定。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探究的過程、探究的結果都較理想。
在復習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整個研究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使用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總結、評價??偨Y、評價時,我們堅持指導性和激勵性相結合的原則。
二、化學實驗復習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1.通過研究性學習夯實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
從平時的實驗教學、檢測中暴露出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不清,像實驗室中常見的滴液漏斗和分液漏斗,前者多用于滴加液體,后者多用于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液,學生往往對兩者的形狀和用途記憶模糊。再如可加熱的儀器有多種,學生搞不清楚哪些可以直接加熱,哪些須墊上石棉網。那么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主動去查閱學習相關資料,并通過走進實驗室對這些儀器的直接接觸、研究、使用,從而使學生對儀器的使用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2.通過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化學實驗設計和創(chuàng)新能力
近年高考化學實驗試題往往是在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學生已有實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造實驗條件,讓學生嘗試實驗,在問題解決中,促進知識的整合和結構化,逐步掌握設計實驗的要領和規(guī)律,提高實驗設計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多角度發(fā)散設計,從中了解化學規(guī)律,學會化學實驗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并且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3.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高三復習中,學生的復習具有差異性,能力的強弱有很大區(qū)別,一份綜合試卷可能有三五分到幾十分的差距。在實驗復習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實施分層探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確定相關專題,制定目標,研究手法,使之帶有個性化特點。比如同是“氣體實驗中的發(fā)生裝置”研究專題,待提高生只要能掌握“常規(guī)裝置”就行了;優(yōu)生可對氣體實驗中的“非常規(guī)發(fā)生裝置”進行研究,部分優(yōu)生還可自組實驗裝置,并在實驗室完成相關實驗。
復習目標要求不同,則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層次上有所進步,復習效果也就顯現出來了。同時,除了知識結構上具有針對性外,在專題的選擇上,甚至可以細到復習對策、復習方法、迎考心理等方面,針對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同時還能克服目前教師“過高期望、過分干預、過度包辦、一相情愿”的弊病,使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確自己的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成功中總結經驗,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把整個復習變成一次次對知識的體驗和對困難的征服,從而在研究的過程中形成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研究性學習可以達到傳統(tǒng)“授—受”模式難以達到的效果,對于高三化學實驗復習,更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近幾年的高考情況表明,學生高考失利的因素中,思維不夠靈敏、表達不夠清楚、實驗不夠重視、心理不夠穩(wěn)定占主要地位。這些因素的形成,傳統(tǒng)“授—受”模式難辭其咎,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培養(yǎng)是其終極目標,使學生在協作與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研究中的成功與失敗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活動的實踐中,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chuàng)造的歡樂?!笨傊?,研究性學習背景下的高三化學實驗復習的形式是開放的,它以實踐活動為主,使學生能在活動中融合學到的化學知識。把實踐活動與化學實驗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實驗研究的科學魅力。
[ 參 考 文 獻 ]
[1] 莊小榮.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提高高三學生化學實驗的能力[J].實驗與創(chuàng)新思維,2003(3):11~12.
[2] 許海衛(wèi).高三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化學教與學,2008(12):58-59.
[3] 周慧英.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和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10).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