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瓊
【摘 要】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朗讀就是“口而誦,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教學時,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
【關(guān)鍵詞】朗讀 語文教學 運用
為此,朗讀教學更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我認為朗讀教學應體現(xiàn)在如下的方面:
1.朗讀時目標要明確、具體
朗讀不是亂讀、濫讀。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前,教師沒有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沒有認真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shù)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這只是一種放羊式的無所收獲的朗讀。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學生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問題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如此等等。對于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對于美讀,不僅應要求學生讀準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還應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并把握朗讀的速度,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程度。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語境,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對于分角色朗讀,應要求學生讀出人物的個性。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如果是個別朗讀,還應為其他學生布置任務,使他們邊聽邊思考。如果是集體朗讀,則要求學生讀得整齊而有氣勢。
2.朗讀時方法要靈活、多樣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作用又有區(qū)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zhí)教者要體現(xiàn)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
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以下介紹幾種重要的朗讀形式。
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語言和意境較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可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lǐng)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lǐng)悟文章的內(nèi)涵。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于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誦讀,即背誦。這種朗讀方式也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shù)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yǎng)成高雅氣質(zhì)。
3.朗讀時過程要合理、有層次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避免高屋建瓴一氣灌到底。朗讀訓練有它的適度,即階段性。對學生來說,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較高要求—順暢朗讀,最高要求--傳神朗讀。具體的訓練過程可分為: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停頓適當→語氣連貫→語調(diào)自然,表情達意→速度適中,完美和諧→領(lǐng)會主旨。因為學生的理解過程是一個不斷接受、補充、整合而構(gòu)建的過程,需要反復觀察、比較和練習。一開始,學生不一定都能對朗讀產(chǎn)生很強烈的欲望,其朗讀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練。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復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此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等形式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初讀課文階段,學生需要整體感知,初步感悟課文的內(nèi)容。此時適宜采用速度較快的輕聲讀或者默讀,不宜采用大聲朗讀、齊讀或表演讀等形式。這是符合學生需要且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從朗讀的主體角度來看,一般先由個別讀,再到小組讀,直至齊讀。如此一步一個腳印的訓練、指導,讓學生易于接收,也體現(xiàn)了朗讀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請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