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艷
【摘要】幼兒鋼琴的啟蒙教育在整個鋼琴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鋼琴愛好者,學琴數(shù)載,本人慶幸的是能接受到的都是來自恩師們的專業(yè)系統(tǒng)的教育、使得自己沒有在鋼琴的學習道路上多走彎路,在恩師們的幫助下我也有幸成為一名鋼琴教育者,并將恩師們的經驗總結運用于教學之中,教學相長,在教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的提升 現(xiàn)如今從事教學已有數(shù)十余裁,針對幼兒鋼琴的啟蒙基礎教育應到達怎樣的目標?本人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心得為對幼兒鋼琴啟蒙教育感興趣但又不知該如何入手的愛好者提供一份可選擇的參考
【關鍵詞】彈奏方法;讀譜能力;學習方法
鋼琴從發(fā)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F(xiàn)如今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鋼琴學習熱在巾圍蔓延開來。在老一輩的鋼琴教育家們的辛勤耕耘下,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使我國的鋼琴教育事業(yè)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景象。
作為后發(fā)展地區(qū)的貴州,現(xiàn)在也止處于鋼琴學習熱潮期問、不乏像我們這樣的學習愛好者與教育者。大家的學習途徑主要是二種:一是在專業(yè)院校里進行學習;二是在民問藝術教育機構里學習(如藝術培訓學校,私教等);二是通過清在校學生作為上門家教。由于沒有一個專門的監(jiān)管部門來統(tǒng)一規(guī)范藝術教育的標準,使得有無資質的人都在從事鋼琴教育、這就使得學習者們所接受到的知識不夠規(guī)范。只是漫無目的的在學習。在鋼琴教育巾,幼兒啟蒙教育的方向,方法,方式的止確與否尤為重要,它關系著下一代琴童的未來。
萬事基礎是本源。要想讓小朋友在今后的學琴道路上暢通無阻,打好基礎是重中之重。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好幼兒學琴的基礎關。
一、正確的彈奏方法(如何觸鍵)
這其中包括讓孩子們認識并掌握止確的非連奏、連奏的方法。周廣仁先生在她的《鋼琴教學藝術》一書巾這樣說到:“手的條件是千差萬別的,那么有沒有一種普遍使用而且又比較科學的彈奏方法呢?彈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即彈奏要自然,要省力,要好聽,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尖來,要因為每個人手的條件而異。長手的人可能會把手指收攏一點,短手指的人需要把手放出去一點……”對于如何觸鍵這個問題,周廣仁先生更推薦的是利用手臂重量的彈奏法,這種彈奏法的特征是,手指緊靠在鍵上,盡量保持和鍵盤最小的距離,手腕和手臂都是放松的,從肩膀到手掌的最高部位形成一條線,手臂的重量支撐在指尖上,用這種方法演奏,產生最小的疲勞和消耗,聲音圓潤。這與我們之前所用的車爾尼時代的高抬指敲擊式的彈奏方法相反。
我的體會是能否將兩種方法結合,對于這一想法在2011年去參加上海音樂學院第六屆鋼琴師資培訓時得到認同。為我們授課的老師有提到對于彈琴是否需要高抬指,應該分時期,分作品而言,但對于初學的兒童而言,可先從巾指的斷奏訓練開始、再慢慢的延伸到每一個手指的訓練,學習連奏時,初學階段還是要高抬指訓練的,這樣有助于訓練手指的獨立性。我比較認同這一說法,對于初學孩子,手指獨立性,支撐性,力量都比較薄弱,可先通過斷奏的訓練,再讓學生學習連奏,可放慢速度教學生高抬指快下鍵練習,同時也進行高抬指慢下鍵、到貼鍵練習。同時讓學生聽不同彈法所發(fā)出聲音的不同,為之后的音色的理解打下基礎??梢哉f兩種方法都是養(yǎng)分、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高抬指練習幫助學生解決手指軟,獨立性差的問題,但要注意力量的通透,肩部、手臂、手腕到全身都是相對的放松的。手掌架子加好的同時又不能僵硬。力量全都傳到指尖,一、二、二手指關節(jié)向外鼓起成半網形,在此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體會手握膝蓋的感覺找到手架子形狀同時又放松的狀態(tài)。慢下鍵、貼鍵練習可讓學生彈奏出網潤美妙的聲音,但要避免手指關節(jié)軟,無支撐,聲音漂和壓腕的問題。且不利于手指獨立性的訓練,和手指爆發(fā)力的訓練。所以在兩種方法的訓練中要注意揚長避短。對于孩子們來說、每一種方法的學習與掌握都需要時問與過程,老師要有耐心,不要只要求曲子量,不注意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孩子的諸如折指、壓腕、塌掌等這些問題,多說幾次,學生不改就不管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難,要改變錯誤的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能放任之,可變換練習曲目,減少曲目數(shù)量,放慢速度,耐心訓練,只要有心就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觸鍵習慣,才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全面的讀譜能力
(一)熟練的掌握鋼琴鍵盤的七個分組及所對應的唱名并能辨別音高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孩子年齡較小,如果生硬的告訴他們大字組、小字組這樣抽象的概念是很難讓他們理解的,所以我所用的方法是,先讓孩子聽各個音區(qū)鍵盤的聲音并知道左低右高的規(guī)律,再將七組鍵盤比喻成匕個班級的小朋友,每個班級有匕個成員,按順序排列唱do re mi fa sol la xi,從巾班開始(頭上腳下沒有點),向右上去一個班叫大班(因為比中班大一個班級所以頭上加一個小網點)大班上去是一年級(頭上有兩個小網點),一年級上去是二年級(頭上有二個網點),從中班開始向左邊走,下去一個班叫小班(腳下有一個小網點),下去兩個班叫小小班(腳下有兩個小圓點),再下一個班叫寶寶班(腳下有二個圓點)。這樣利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名稱來進行教學,他們便能輕松的將七個組的唱名及對應的音區(qū)掌握并不容易忘記。并結合聽音訓練,讓琴童能準確的辨別音區(qū)、音高的變化。
(二)熟練的掌握高低音譜表以及所對應的音名、唱名、和鍵盤位置 在學生都熟悉鍵盤的位置后再來教學生對高低音譜表進行認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巾不能只用巴斯蒂安的這套教材,這套教材每個曲子前都畫得有鍵盤的手位,如果只用此套教材進行訓練的話,容易造成孩子依賴鍵盤圖,并沒有真正能識別五線譜??山Y合巴斯蒂安、小湯普森教材、和兒童鋼琴曲集來使用,這樣會較全面一些。同時,在教學生認識五線譜時,可教學生利用五個手指來看成五條線,手指問的空隙看成問,這樣學生就能較容易的記住五線譜的位置。在此項訓練中,要加強學生聽、唱、和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熟練的掌握七種不同手位的手指鍵位感
無論曲子怎樣發(fā)展、音區(qū)怎樣變化、都包含在匕種不同的起始音手位當中。因此只要能將匕種手位練熟,將會使得孩子的鋼琴識譜速度大大的提升。避免學生既要看譜,反應唱名、節(jié)奏、音區(qū)、指法又要用眼睛去找鍵盤,從而降低了識譜的速度。這個環(huán)節(jié)即是讓學生分別將左手的五指,右手的一指分別放在C D E FG A B等七個不同的起始音上,想五個手指所控制的音的變化。此項訓練可讓學生閉眼想像鍵盤的變化,大聲唱出每個手指所對應的唱名再進行移位練習。待學生掌握了二十四個大小調后再移到二十四個手位上進行五指練習。
(四)熟練的掌握不同的拍號、認識從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時值和互換關系、訓練出穩(wěn)定的節(jié)奏感
很多小朋友普遍存在節(jié)奏不穩(wěn)或者毫無節(jié)奏感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控制好彈奏的速度,讓學生將曲子放到最慢速度來大聲的邊數(shù)拍子邊彈琴。不允許隨意的停頓,要求做到從第一樂音開始直至最后一個樂音的時值足夠才可停頓。從而也養(yǎng)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可讓學生彈奏前先對曲子的節(jié)奏進行分析,如何分析?分成二個步驟:第一,先找劍曲子巾時值最小的音符。第二,將曲子巾出現(xiàn)的其他音符找到。第二,分別計算出一個其他的音符可分成幾個最小音符。最后以時值最小的音符為單位將樂曲的唱名帶人并邊唱邊彈奏。這種方法,讓學生能既唱出了唱名、知道音區(qū)在哪里、強化了旋律的印象,同時又能唱準音符的時值,保證節(jié)奏的準確,并且讓學生邊唱邊彈奏,還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之不容易走神。增強對曲子的熟練程度??上确质殖V練習再雙手合奏。當雙手合奏時唱譜可唱主旋律聲部,另一聲部按音符時值自然帶入,這種方法對于復調音樂的學習效果最佳,我已試過多次,這樣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視奏和對位能力迅速的提高,并且對位的準確性也較高。
利用五度相生的規(guī)律讓學生掌握二十四個大小調的調式、調性、音階以及所對應的調號。并能獨立的判斷樂曲的調性。在此知識掌握后,應讓學生彈奏二十四個大小凋的音階,琶音,和弦和各種變化和弦的連接。
掌握樂曲結構基本段落的劃分,學會正確的分句,掌握樂曲的語氣,語調,呼吸。語氣語調是音樂表現(xiàn)的精氣神,可利用給句子打標點符號的方式告訴孩子如何分句并表現(xiàn)不同的句子情緒,使孩子能再他們的水平里白發(fā)的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并能感受音樂的美,體會音色的變化,提高表現(xiàn)能力。
認識基本的表情俗語,速度,力度符號的含義并能準確的表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的從一點一滴開始給學生積累,持續(xù)不斷,終有一日變能練成滴水穿石的功夫。
養(yǎng)成良好的讀譜習慣,打開樂譜就要注意開門幾大件:調號、譜號、拍號、臨時變音記號、音區(qū)、指法、速度、力度標記做到心中明白才可動手彈琴。很多孩子都是什么都不管,打開譜子就開彈,時問花了,沒有進展。所以良好的讀譜習慣對他們是至關重要的。
三、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要培養(yǎng)孩子們正確的彈琴習慣。訓練他們眼、手、腳、耳、腦至全身各個器官的協(xié)作能力
很多孩子,彈琴時總是要用眼看完樂譜再來找鍵盤,并且不知道提前準備,總是等音樂該響起時才去找樂譜,這樣大大降低了曲子的流暢性,要教會孩子們用肉眼來看樂譜,并且至少提前一小節(jié)看樂譜,再用心眼來想鍵盤的位置,兩眼并用,時刻準備著,眼看譜、心想鍵、嘴唱譜、耳聽音、手觸鍵,這樣眼、耳、手、口并用,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既大大的提高樂曲的流暢性,提高了視奏能力同時又開發(fā)的孩子們的有腦、智力。
(二)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科學的練琴方法
經常有孩子家長告訴我說孩子每天都練琴但就是彈不熟,老是要斷,不知道怎么辦。我想這與孩子的練琴方法和習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大多數(shù)孩子都習慣于將所有曲子每天一遍一遍的拉,或者整條整條的彈奏,結果一天下來,每條都彈,可每條都不熟練,時問也花了,不出效率。要注意時問的分配,科學的方法。第一、要讓孩子們養(yǎng)成先分析后彈奏的習慣。第二、要讓他們學會擬定每一天的小目標,一曲一曲的完成,練琴就如燒開水,每天把每條曲子都拿來彈奏,就相當于把火打開燒水,水的分量太多,用燒一小壺水的火力來燒一大鍋子水,火力不足,時問一到,水還沒燒開變關掉火邡自然是燒不開的。所以,應該定好每一天的量,集巾火力來燒一壺水,待水真正燒開后再關火,燒下一壺,這樣日積月累,一周下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出來了。第二、要教會他們精彈,重難點抽練。很多小朋友常范的毛病是從頭到尾的彈奏曲子,當碰到難點時不知道抽出練習,而是不停的從頭再來,不知道這樣練習的是前面而難點依然沒有解決,從而使得熟練的地方越來越熟,也就會無意識的越來越快,而難點就變得越來越不流暢了。所以在此一定要教會孩子們學會,抽出若干個難點,一一突破后再將曲子連成一個整體。如縫衣服般的步奏。第四、讓孩子們養(yǎng)成邊唱譜邊彈奏的習慣。這樣能幫助他們集巾注意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約背譜的時問,提高曲子的熟練程度。便于對曲子的理解、處理與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