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 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平臺,教師通過提問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因此,要加強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問要做到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具有目的性,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空間,要有針對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2-0057-01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是很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題目,向學生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但從目前的教學來看,教師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教師所提的問題沒有針對性,問題過于簡單或過于難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對增強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一、提問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只有在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的時候,才更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需要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圓”這單元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時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自行車、摩托車或者小轎車的車輪都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或三角形的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肯定會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和老師一起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
二、提問要具有目的性
教師在設計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使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一定要使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提問的時候語言要準確,不能模糊不清,不能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在課堂上,有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都只是簡單地陳述內容,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在準備題目的時候沒有把握好知識的整體脈絡,沒有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的設計出好的問題,而是在課堂上隨意出一些題目,這些題目往往會與所學的知識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而且不能反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與教材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相結合,設計出高水平的題目。教師應該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設計出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的題目。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時候,由于之前已經(jīng)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來設計問題。教師提問后,學生就會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將平行四邊形分割為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或者填補成一個長方形。教師所提出的這個較高水平的問題,不但可以突出重點和難點,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問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
教師的教學內容是面向每個學生的,而不是專門為某些學生準備的,所以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提問。如果問題十分簡單,學生很快就能夠回答出來,這樣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就不愿意參與到其中,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果題目十分難的話,學生都答不上來,也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度。此外,當教師提出一個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能立即要求學生回答出來。要讓學生在已經(jīng)仔細思考的情況下進行作答。此外,思考時間也不能過長,如果過長的話,很多已經(jīng)知道如何解答的學生思想就會變得不集中,也會影響教學進程。
四、提問要有明確的針對性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所以提出的問題越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越有好處。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都要仔細想明白,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么,應不應該問,應該如何問。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圓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教師讓學生試著畫出圓形的對稱軸,那么學生就有可能只畫出一條對稱軸來。假如教師說:“看看哪個學生的對稱軸找到的最多?!睂W生就一定會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思考,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就會非常好。
五、教師點評需要注意方式
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后,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對的,或是錯的。當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讓學生更加有信心,也更愿意繼續(xù)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教師也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而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是錯的,應該如何改正錯誤,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出正確的答案,還可以讓學生不會喪失信心。
六、結束語
在數(shù)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這樣就可以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云.新課改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索[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01).
[2]章世倩.談提高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07).
[3]石頤園.關于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7).
[4]姜秀秀,閆德鎮(zhèn).小學數(shù)學有效性提問的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