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
【摘要】現(xiàn)今,全國各地的新課標改革提倡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復習,發(fā)現(xiàn)問題,課堂上自主解決課前復習時遇到的問題。以往的學習方法都是老師引導著學生,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低下。本文從自主學習方式這個問題出發(fā),以中學歷史教學為例,如何正確使學生靈活自主學習。
【關鍵詞】新課標 ?應用 ?歷史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49-01
經(jīng)過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學生在學習中不愿意主動動腦子思考,更主要依賴老師的思想,許多的知識都沒有融會貫通,只會按照老師給定的思路進行思考,這種被動、消極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不論是在以前還是未來對中國學生的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學習的方式是必然趨勢。
一、執(zhí)行自主學習方式的教學方法
歷史的發(fā)展是紛繁復雜的,想要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學習理念,歷史老師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是老師根據(jù)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情況,有計劃、有方法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自己探索,解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新課標改革也要求歷史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堅持在課堂上以學生的思想為主要地位,老師的思想為次要地位,不斷引導學生自己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的去了解歷史背景,感知歷史文化,培養(yǎng)學習歷史文化的興趣,在自主、積極、主動的參與下,不斷形成對歷史文化的的認知。
二、營造和諧有趣的歷史學習教學氛圍
營造和諧有趣的歷史學習氛圍是培養(yǎng)一個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前提保障。歷史教師必須改變以前傳統(tǒng)、壓抑的教學氛圍,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課,不管學生理解沒有,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講課的氛圍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講解自己對歷史文化的認識,調(diào)動整個課堂氛圍的積極性與活躍性,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樂趣,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和諧有趣的歷史學習氛圍中感知歷史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三、適當采用學生自主講述和提出問題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應當讓學生自己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思考,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問題,再由老師引導著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首先讓學生在講堂上講述昨天預習所了解的歷史文化知識,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發(fā)表觀點,這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課堂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
過去的歷史教學,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枯燥乏味,一些知識學生是死記硬背的,不利于學生學習。在預習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會遇到許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圈出來,等到上課的時候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如果有同學知道可以當場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人可以解決,老師可以組織大家進行討論,如果討論不出來,則由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加深對歷史文化知識的印象,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知識框架。
四、對學生進行分組,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的改革要求科學探究式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它是擴充思維的一個學習方式。上課的時候小組的同學聚在一起探究學習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此時,同學們的思維就可以進行互補,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和總結,最終得出最優(yōu)方案。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在課外,進行預習的時候,小組人員可以進行不同的分工,搜集所要學習歷史知識的材料,在課堂進行討論、辯論,加深學習印象。
五、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學會對知識進行質(zhì)疑,自己進行探究和解決。對提出的一些問題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整個教學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培養(yǎng),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將歷史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團體合作進行信息搜尋,最終獲得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略論辛亥革命的成敗》這一課的學習中,老師先讓小組進行課后的資料搜集,選定一些有意義的課題進行討論。資料的搜集、數(shù)據(jù)分析、ppt的制作均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這樣的學習中,以學生為中心,歷史老師為輔導,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學好一門課,就必須對此產(chǎn)生興趣,只有學生對這門課產(chǎn)生興趣了,才有求知的欲望。在歷史的課堂上,老師可以放一些歷史電影,利用實物和圖片對學生講解當時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或者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xiàn)當時的歷史場景,讓學生利用生動、現(xiàn)實的場景,深刻體會歷史的濃厚與奧妙,將枯燥、乏味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有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志軍.自主學習模式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2]袁波.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方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邵宇紅.淺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