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
【摘要】喜歡讀書的人是幸福的人,因為他除了擁有五彩斑斕的現(xiàn)實生活,還擁有另一個更為廣闊也更為豐富的世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也是重頭戲,通過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幸福。
【關鍵詞】閱讀;成長;幸福;興趣;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人的一生離不開閱讀,只有閱讀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因為閱讀,生命才會蓬蓬勃勃。做閱讀的主人,從中收獲幸福。因此,語文教師要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不滿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課本上,而是自覺地進行力所能及的涉獵,在廣闊的天地里汲取豐富的語文養(yǎng)料。
第一,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性情。我之所以常感讀書幸福,是從喜愛文學書的親身感受而發(fā)。一旦與此種嗜好結緣,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對暴力的厭惡和對弱者的同情,使人心靈純凈而富正義感,人往往變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虿?、或溫情、或抗爭,大抵總引導人從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著人間的美好境界前行。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才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單純的心靈。例如:從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歌中,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空靈與淡泊;從豪放詞中,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以及從婉約詞中,領略“楊柳岸,小風殘月”的意境;從魯迅筆下的“痛打落水狗”,體會“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冷峭……都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
第二,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人性美。在語文閱讀中,不僅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還有一個極為豐富的情感世界,它既體現(xiàn)科學性,又展現(xiàn)藝術美,因而語文教學所能給予學生的不僅是語文知識及其技能,還有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
文學作品是包羅萬象的,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其思想性、人文性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美學熏陶的好教材。如《一厘米》中的人格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哲理美、《紫藤蘿瀑布》中宗璞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生死的感悟等等,都會讓學生激動不已。這樣的作品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學生一旦深入到作品中去,實現(xiàn)人本對話,就能和作者一起去愛,去恨,去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閱讀的重要性恐怕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認識到了,但能讓學生讀起來、讀進去、讀下來,并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健康成長的并不是所有老師都做到了。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營造讀書的氛圍
用課外閱讀來補充和豐富對教科書的理解和領悟。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是有阻力的,只要嘗試過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老師恐怕都會聽到過這樣的聲音:“能把‘正本唱好就不錯了,還打什么‘外學子!” 這聲音可能來自學生,也可能來自“業(yè)內人士”,但有阻力怎么辦?你正確,你就不要放棄。教師應及時、經常地向學生推薦經典、民族、優(yōu)秀的視聽材料。在與仁人志士、智者哲人進行精神對話、心靈溝通的同時,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中學生在樹立理想和人生的起點時就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點,這對中學生終身學習與長遠發(fā)展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為學生撐開一片天,開辟一片地,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讓學生有可能過上閱讀生活。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在閱讀中成長。
二、自主快樂地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你教什么課程,書籍都應當成為興趣的首要發(fā)源地,你必須把學生引向這一發(fā)源地。”[1]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老師不能給學生框定什么,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體味,你不去“抽書筋”,你不去講結果,你的引導語中設有很多的懸念,點到很多的“景點”,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看。美國著名語言教學理論家克拉申說:“真實的閱讀,就是讓學生自由地讀,沒有什么限制,不要求學生做閱讀練習,也不要求學生寫閱讀筆記。這樣的閱讀才是學生所需要的?!敝挥薪獬碎喿x負擔,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
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一旦養(yǎng)成,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們智慧的火花,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視閱讀如同一日三餐那樣的自然、那樣的必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嚴厲地指出:“從學生的學校生活開始,我們就在他們面前關閉了通向大自然迷人的大門,他們不能傾聽小溪的淙淙聲,不能傾聽白日里融雪的水滴聲和云雀歌唱。學生僅僅在背誦描述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無味的干癟句子?!边@位大教育家是怎樣使學生迷戀大自然這所學校的?他這樣描述道:“我們坐在山崗上,感受晚霞、夏天的黃昏、星星的閃光、蛐蛐的齊鳴聲……空氣中彌漫著草原野草的芬芳……”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讓學生去聽、去看、去細細品味。
四、指引閱讀的方向
教師本身所蘊涵的人文素養(yǎng)、人生態(tài)度、理想情操,總能通過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文學作品都是熔鑄著真善美的篇章,這就要求教師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充滿對新事物的強烈好奇,開朗樂觀,幽默風趣,充滿生活的機智,教師還應昂揚而奮發(fā)進取,充滿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引領學生一起穿越歷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蕪,領略異地的風土人情,追溯人類歷史的淵源……在這種心靈相同、感情愉悅、和諧的氣氛中,效果自然事半而功倍。
教師只有解決這四個問題,才能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健康成長。一個人,他在學生時代就愛上了閱讀并且把閱讀當成了生活的需要,那么,他走向社會后,閱讀習慣將伴隨他終身,無論他將來有怎樣如意或不如意的境遇,他至少不會成為一個無趣的人、一個寡淡的人、一個庸俗的人,他的心中將永遠充滿陽光,做一個幸福的讀書人。
參考文獻
[1]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