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俏樺
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無不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但中學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卻不盡人意,如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法單一和忽視古今結合等。根據(jù)語文教學新課程理念,結合短暫的文言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從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恢復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結合課內外,聯(lián)系古今。本文將結合筆者學習和工作實際,對我國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一些教學誤區(qū)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中學文言文? 教學現(xiàn)狀? 改進建議
一、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一些誤區(qū)
文言文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文言文在教學中,尤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發(fā)突出,因此,各級教師無不高度重視文言文教學。但中學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不盡人意。無論在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使文言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目的不明確,忽視能力培養(yǎng)
由于過度看重考試和成績,許多教師只要求學生把課文、注釋和譯文死記硬背下來,忽視了文言文學習能力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文言文變化多端的語言形式、課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不能融入教學,學生無法領會到文言文的趣味,久而久之,文言文就變成了學生沉重的“包袱”——學不好、丟不得。
(二)教學方法單一,忽略課外延伸
“讀、譯、抄、背”是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文言文教學“四字訣”。無疑,“四字訣”能讓學生以最快速度學完課文,可也僅僅是學完課文,教師并沒有對課外內容進行適當?shù)难由?。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把我國的文化瑰寶變成了咬文嚼字的考試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令他們淪為抄寫機器,學生喪失了學習主動性,課堂氣氛沉悶枯燥自是必然。
(三)忽視古今結合,割裂兩者聯(lián)系
誠然,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社會形態(tài)和典章制度等與現(xiàn)代社會存在巨大的時空距離,因此,文言文的字詞含義、語言表達形式和表現(xiàn)方式等都與白話文有著明顯差異,而這種特點又增加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認知難度。但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并非毫無聯(lián)系,而是繼承發(fā)展的關系。從現(xiàn)在的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文言文教學忽略了古今的必然聯(lián)系,陷入了艱澀的文字考究之中,使文言文教學越來越難達到語文教學所需的效果。
二、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改進建議
根據(jù)語文教學新課程理念,結合短暫的文言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從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恢復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結合課內外,聯(lián)系古今。例如引導學生自主釋譯、質疑、討論,夯實文言文基礎,通過品味鑒賞、總結拓展,提高學生文言文讀寫能力,達到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明確地提出了基本理念: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同時提出了具體要求:閱讀淺議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虛詞、文言實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1]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明確文言文教學目的,第一是必須達到語言知識與技能認知的目的;第二是達到文學欣賞目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清課本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及用法,而且要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接受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熏陶。
(二)改進教學方法
1.引入競爭機制,進行小組競賽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按需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或多組進行課堂競賽,在預習時就以合作討論的方式解決一些簡單的課文知識,并提出譯文,作為競賽題目的一部分。課堂競賽時,教師亦需補充題目,如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重點難點。學生要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就得認真思考,深入地討論研究。這樣,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得到了提高,對所學知識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課堂的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適當?shù)目偨Y和點評,還可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
實踐后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挖掘,教學設計的新穎安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對文言文的熱情不斷高漲?!叭齻€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學生們彼此的思維碰撞產生了火花,課堂亮點不絕。但這種教學方法也有不足,如課堂氣氛容易過度活躍,課時容易超出規(guī)定。對此,筆者會繼續(xù)進行探索,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
2.拓展作業(yè)法
要實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的獲得,關注學生的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學生在親力親為的實踐活動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習方式,真正實現(xiàn)他們對知識的傳承與能力的發(fā)展。因此,為了將趣味注入課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誦、演講、話劇等多種多樣的文言文教學形式,如改編《愚公移山》《核舟記》《唐雎不辱使命》等。
(三)消除古今知識隔閡,提高文言文鑒賞水平
雖然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存在著差異,但二者的聯(lián)系是密切的,多方面的。因此,文言文教學可利用古今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詞義,增強教學效果。講解古今異義詞時可滲透漢字字形字義的演變,如文言實詞“走”是“跑”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中“奔走相告”“走馬觀花”中的“走”意思相同。
中學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文言文學習中,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可增加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注釋:
[1]錢毅,羅幸:《中學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及建議》,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第12期。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