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馮婧晗
【摘要】京津冀一體化是我國最新提出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人才開發(fā)是實現三地共贏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國際視野人才的培養(yǎng)。而這一任務無疑將有高校英語課程承擔,運用語塊理論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國際視野人才值得探索的一條新路。
【關鍵詞】語塊理論;國際視野;人才培養(yǎng)
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雖在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上做過嘗試性改革,但大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掌握甚少,英語交際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更是有待實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英語教學仍延續(xù)的是“語法為重”的傳統(tǒng)思想,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薄弱。改善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語塊教學法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新路。
一、理論基礎
隨著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語塊理論作為一種二語習得方法被提出。語塊是與詞匯或小句相似的一種語言單位,兼具詞匯和語法意義,并以附帶語言本身的文化意義為主要特征,是語言中最為準確和地道的表達方式,它將語言形式和意義、語境相結合,在習得的過程中可作為整體存儲和提取。相關學者指出,母語使用者在交際過程中事實上一直無意識地在依賴語塊,而這正是我們看到母語使用者往往對母語語法不及二語學習者精通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改善二語學習者學習二語語法的枯燥和低效率狀態(tài),二語習得研究者已經開始嘗試把語塊能力作為二語學習和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并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進行語塊教學改革。
語塊概念于20多年前由Pawley&Syder提出,他們認為大量預制語塊的存在是達到或接近母語水平的語言成分提?。╪ativelike selection)和流利表達(nativelike fluency)的關鍵,因此語塊在習得一門語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Bishop等研究者發(fā)現,二語習得者往往由于缺乏自然語言環(huán)境,不能有效識別語塊,必須采取教學干預的手段促進語塊習得。十多年前,語塊理論開始在國內得到認可,大部分研究以此為理論框架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借鑒英語學習初級階段的課文背誦,學習者如能流利地背誦一整篇段落,實際上頭腦中已經提取了其中的語塊單位。
二、應用語塊的國際視野人才培養(yǎng)方法
第一,課前準備階段:首先對現行教材進行資源優(yōu)化配置,結合實驗班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培訓實驗班教師,對教師進行語塊理論知識培訓,明確語塊概念,統(tǒng)一語塊的辨別和分類;隨后,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針對選取的教學內容進行語塊提取,并加以編排和注釋,在語篇學習后設計相應的語塊練習,如選詞填空,造句和翻譯等。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以語篇為語境學習語塊,了解了語言形式背后的文化知識。同時安排試講及評課活動,并設計整個實驗過程中每一主題的教學計劃。對于部分有影視資料的教學內容可以添加影視賞析內容,使學生一方面能夠了解所提取語塊的含義和用法,另一方面能夠在說和寫中學以致用,了解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保證語言產出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第二,課堂教學程序:首先,教師明確向學生介紹語塊的概念、分類、特點和功能,引導學生把學習語言的注意力從單詞和語法轉移到語塊上;在分析語篇的過程中,教師先帶領、后鼓勵學生劃出學生自己認為應該整體記憶及提取的語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師生合作挖掘語塊本身含帶的文化歷史信息,并以此為語境幫助學生加深對語塊的印象;在處理課后書面練習的過程中,摒棄傳統(tǒng)的多項選擇題和填空題,而是以詞匯搭配和句型操練題取而代之,以此來鞏固并示范相關語塊的運用。最后,在安排課后作業(yè)中應添加語塊背誦任務,并適當選取部分篇章段落要求記憶。
第三,課后鞏固總結:檢查和測驗學生的語塊背誦情況,設計問卷調查比較語塊單位學習與單純詞匯學習的異同,讓學生體會語塊學習的優(yōu)勢,如背誦時間短且留存在大腦中的記憶時間長。學生需完成語塊運用加強練習,如相關主題的閱讀和寫作。鼓勵學生在課后英語學習中對語塊積累運用,組織學生定期進行語塊測驗,形成有效性評估,督促學生及時查漏補缺,養(yǎng)成語塊學習習慣。同時,對測驗結果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以了解學生對語塊的掌握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階段語塊教學的開展提供信度較高的參照依據。
三、結語
在當今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國際視野人才的意義顯得尤為突出。本研究制定以語塊為核心的大學英語課程具體方法和步驟,在教學一線開展實驗教學,檢驗教學成果。同時,語塊理論自提出以來至今約有二十年的時間,其概念、分類及功能等問題噬待完善,本課題將語塊理論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理論本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完善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