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摘 要: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師永恒的話題。圍繞備課方法和教學方法,談了對如何提高體校信息技術課教學效率的一些認識和看法,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能以教授一般學科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信息技術課。需要教師從教學效率、教學觀念、教學設備、課程備課等多方面進行革新。
關鍵詞:教學效率;備課方法;教學方法
體校學生主要來自于郊縣或偏遠城市,信息技術課程的起點參差不齊,有些甚至零起點,如何提高體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經(jīng)過十幾年的教學摸索,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扎實備好每一節(jié)課
備好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我覺得在體校備課分成三大部分:(1)我們要備學生,體校學生是一個特殊學生群體,由于要體育專業(yè)訓練,他們的文化層次較低,上課不容易集中精神,信息素養(yǎng)的差距也比較大。就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我們怎樣把他們的思想吸引到課堂上來,并讓他們在課堂上學有所得?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2)備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材,我們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每一節(jié)課的資源,力圖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備課時要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廣泛閱讀有關信息技術的報紙雜志、瀏覽網(wǎng)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素材和資源;(3)認真做好每一節(jié)課的學件,學生通過對學件的閱讀,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學件可以對學生采取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能主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二、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法就是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師設置的目的和要求,以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助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完成既定的任務。體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較差,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沿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非常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引用了“任務驅動法”?!叭蝿镇寗臃ā睆娬{(diào)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在制作學件時要把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難易適中的教學任務;其次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才能達到教師不斷提高和學生不斷前進的目的。課堂上教師應及時進行效果檢測與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通過效果檢測與評價,教師及時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或學習能力的提高程度,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設計提供準確的信息。另外,教師應適時地根據(jù)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歸納總結,并適當進行指導,以便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不同步的教學進度,并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達到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具體的說,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兩個以上的層次,對知識掌握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識的理解、運用外,還要幫助其他學生掌握知識,進而實現(xiàn)全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發(fā)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叫分層次教學法。
分層次教學法為什么有必要在體校信息技術課堂上實行?這是因為體校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零起點。“分層次教學法”如何在體校信息技術課堂上實行?(1)按學生的基礎層次劃分學習小組。就Window7、XP而言,有的學生已經(jīng)很熟練,而有的學生在進校之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因此,在接受教學任務后,教師就要多注意了解、觀察學生的接收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對新知識的反映,清楚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學力和學習品質,進而把學生適當?shù)貏澐殖刹煌膶W習小組。(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四、案例法教學
案例法教學是一種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啟發(fā)的教學過程,它根據(jù)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舉出實際的案例,通過教師的指導,采取多種形式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對案例中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作出判斷和決策,最終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主動地理解和研究實際問題。體校學生因為要參加專項訓練,絕大部分都比較好動,課堂上思想不容易集中,案例法教學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我在上《如何制作一張演示文稿》時,因為絕大部分學生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都比較熟悉,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所以我決定采用案例法教學。在確定案例的主題時,我選擇了學生都很關心的“體校學生的升學方向”,從高水平運動員、體育單招、對口單招三個方面精心準備了大量的素材,匯總成稿,并且打印出來,學生人手一份。課堂上根據(jù)我準備的素材,學生試著制作演示文稿——體校學生的升學方向,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討論和互相幫助,結果這節(jié)課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當?shù)剡\用到每一節(jié)課中,并不斷總結好的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傊?,只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5).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