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的“精講”。本文分析了體育課堂教學“精講”的內涵,通過案例分析了“精講”要做到“三講三不講”的內容要求,以提升體育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質量,針對性地分析了課堂“精講”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體育教學;精講;三講;三不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1-0048-02
一堂體育課的時間是40~45分鐘,這45分鐘的課堂包括了準備開始部分和結束放松小結部分,一般這兩部分10~13分鐘左右,大約占25%~30%,留給教師教、學生學的時間只有32分鐘左右。加上教師的教學和組織,如隊伍的調動、練習方式的講解、動作要領的講解都要占一定時間,那么真正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就會有很少。所以,體育課堂教學中“精講多練”中的“精講”應做到“三講三不講”,既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討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又節(jié)省大量的教學說教的時間,畢竟體育的學習是以身體練習為主,需要學生身體在多次的重復練習中感知動作、掌握動作,形成技能。
一、“精講”的分析
精講就是講解要精當,如果只強調講解的“少而精”是不夠的,還應強調講解的“精而當”,即講解的精確、適當。教師在上課前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學生基礎及接受能力選擇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做到教學引入簡明、問題提出指向明確、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指導。
1.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和教學目標要求來確定“講與不講”、“少講與多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處理好系統(tǒng)與重點的關系,把精力放在重難點上,把時間用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上,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精深些,以提高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效率,通過身體的練習轉化為肢體的感知,形成完整的動作技能。
2.“精講”中的“精”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課堂語言的簡練、恰當、準確
體育教學中,精講中的“精”應該呈現(xiàn)出三個含義:“簡練”即用最少的語言清晰表達要表達的內容,“恰當”即語言內容符合主題、突出主題,“準確”即語言表達符合技術動作的合理性、科學性。
3.“精講”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知識的講解,還應該體現(xiàn)出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提高學生練的熱情和激情
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包括鼓舞性語言、激勵性評價語言,這些語言運用得當,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在身體練習中的挑戰(zhàn)精神,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鼓舞性語言一般是用在體育課堂的開始部分,或者是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用于渲染課堂氛圍、鼓舞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信心;激勵性評價語言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它可以在學生的練習時出現(xiàn),也可以在師生點評時出現(xiàn),它可以是對某一個學生,也可以是對某一隊學生,甚至是面向全體學生。
4.“精講”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
體育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體育課之前,教師根據學情和教材需要,設計符合學生學習的、緊扣主題的問題,在教學中適當地時機拋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體驗,這樣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更深的印象,加深理解,正確、成功的理解將會在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
二、體育課堂教學中“精講”的“三講三不講”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精講”,不是不講,也不是少講,而是老師用盡量少的語言表達,讓學生聽得懂;用具有針對性的語言,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用啟發(fā)式的語言,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所以,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精講可以歸納為“三講”:講方法、講重難點、講共性問題。“三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
(一)三講
1.講方法:即講動作方法和練習方法
體育的學習是以身體練習為主,每個技術動作方法都有著其不同的特點,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又有著相通和相關的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在新授課時,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動作方法的講解;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會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組織教學過程,為了讓學生清楚練習方法,教師就應該進行簡單清晰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練習的方法。動作方法和練習方法的講解,有助于幫助學生明確動作的過程和構成、明白練習的隊形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練習。要點:講解的語言有針對性、簡潔、清晰,可以結合圖示進行。
例如:高二年級足球選項班“直傳斜插二過一配合”的教學,教師展示圖示,講解“直傳斜插二過一”配合的方法:當防守者身后有較大的空間或防守隊員移向接應隊員時,直傳球、前插跑動、接球過人。簡單的語言讓學生明白直傳斜插二過一的運用時機和方法。
2.講重難點:即講技術的重點和學習的難點
體育教學重點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技能。難點是指學生綜合運用基本技術所表現(xiàn)的能力或態(tài)度。體育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是根據教學目標而設定的,重難點突破是為達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教師的講解、示范是揭示教學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地講解和示范,力圖講解清晰、示范標準,以此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要點:重難點符合技術動作的核心、教學目標和學情根本;重難點的用詞簡潔、明了;可與示范相結合。
例如:同上案例,教師給出的重難點的講解是,重點:傳球腳法正確、提前量恰當、傳球后起動快;難點:傳、插時機的把握,并結合示范,讓學生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學生練習時,適時地重復提示重難點,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重難點。
3.講共性問題:即普遍存在的易犯錯誤
學生的學習因為基礎情況、學習能力等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個性差異問題,但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某些共性問題。個性問題以個別交流為主,共性問題以集體解決為主。一般在教學中集體解決問題的時機,老師會安排在學生展示示范后,通過師生探究拋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要點:共性問題必須是學生課堂學習中出現(xiàn)的,解決手段多樣結合,把握講解的時機。endprint
案例:同上案例,因為本次課為新授課,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腳內側傳接球后學習“二過一”配合,學生練習中普遍存在“前插和傳球的提前量不適”的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后,通過學生小組展示,讓同學們一起結合重難點思考,找出問題,并通過師生示范一起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更明確前插速度是擺脫防守隊員的前提,確定傳球的提前量。
(二)三不講
1.學生會的不講:即學生已經掌握的不需要講
體育的學習途徑有體育課堂學習、多媒體學習、課余活動等,這是以體育課堂學習為主,以其他途徑為輔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前,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和技能基礎,可能因為學生的學習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學生體育技能的基礎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技能基礎,考慮到學生已經具備的體育知識和能力,那些學生已經會的知識、技術要點就無需再重復講解。要點:認真分析學情(體育基礎),制定課堂學習目標;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確定授課的內容;學生會講的讓學生去講。
案例:初中三年級的“排球雙手墊球”學習,老師對墊球的手型、手臂墊球的部位進行了講解,但學生大都沒有認真聽,有說話的,有已經在拿球練習的。原因是,學生已經在初一學習過排球雙手墊球,手型和手臂墊球的部位已經掌握。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拋自墊由學生去體驗或者講出墊球的手型和手臂擊球的部位,教師只需對還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即可。
2.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即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學會的不講
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年齡越大,越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辨析能力、理解能力,有著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體育學習有著一定的延續(xù)性,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體育能力的提高,體育知識的部分內容是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的。所以,教師應該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分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選擇哪些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或在教師引導下完成自主學習)、哪些由教師講解指導進行學習,以達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增加學生學習、練習的時間為目的,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要點:分析學情(自主學習能力),確定由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加強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相結合,做到循序漸進。
案例:高中一年級學生“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教學中,教師在基本部分開始就集體講解出手角度和鞭打動作。其實,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而且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學習的目的。如給學生發(fā)放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圖片,引導小組進行自主學習,分析適宜的出手角度和手臂的鞭打動作,再結合教師適宜的講解示范,則會給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3.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即老師講解中的術語不適合學生
體育課堂教學中,與當前學生實際差異過大的知識,或者對一定年齡的學生無法講清楚的知識、超越了學生的認識水平的知識堅決不講,教師講解的內容他們不能理解,結果是學生不知道在學什么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特別是一些體育專業(yè)術語。體育課堂教學中專業(yè)術語的運用很關鍵,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如何講都是教師應該去思考的。在實際的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教師一般會采用通俗的專業(yè)術語,即體育運動專業(yè)術語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去表達出來。要點:分析學情,選擇講什么、如何講;體育運動專業(yè)術語的通俗化;把握好通俗化的程度。
如:小學低年級的滾翻運動,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滾翻,滾得“圓”就達到目的,如果你給學生講“低頭、含胸”等專業(yè)術語,他們是不能理解的。曾經聽過某位教師用“低頭看天”的例子來解決低年級學生對專業(yè)術語的不理解,效果就很好。
體育課堂教學中精講的“三講三不講”是對教師“講”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實施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起點,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出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突出了體育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學”,關鍵在“講”,提升“講”的有效性、“講”與“學”的有效結合。endprint